丁增平措:指尖绽放的虔诚

中国西藏新闻网 晓勇 2018-02-08发布

丁增平措工作照。

丁增平措的外公嘎玛德勒老人正在绘制唐卡。

丁增平措(左)与噶玛嘎赤唐卡画师罗珠巴松在唐卡画展上交流。

丁增平措唐卡画展上的作品。

丁增平措唐卡画展上,全体人员的合影。

丁增平措唐卡画展上的作品。

2017年4月24日下午,在西藏自治区群艺馆展厅一间休息室里,换了一身休闲便服的丁增平措,轻松又自在地靠坐在一张藏式床上,不时和坐在一起的两个藏族女孩聊上几句。

此时,与上午一派热闹的场景相比,展厅里变得异常寂静。37幅出自丁增平措之手的噶玛嘎赤优秀唐卡画作悬挂在墙上,仿佛寂寥地看世间。

当天上午,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西藏自治区群艺馆(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和西藏唐卡画院承办的新一届“指尖神韵”唐卡个展在此成功举办。

微卷的头发,一张年轻、俊俏的面容,一身浅黄色的绸缎藏装衬得丁增平措皮肤白皙。作为当天的主角,媒体采访,同行祝贺,使得这位85后藏族非遗传承人、噶玛嘎赤唐卡画师在迎来送往里度过了他繁忙而紧张的半天。

今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丁增平措,来自藏东昌都素有匠人之乡美称的嘎玛乡。除了作为藏族新一代年轻唐卡画师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看似平凡又安静的大男孩,还是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噶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传人嘎玛德勒的外孙。

匠人之乡里的匠人之家

1986年,丁增平措出生在当时的昌都地区嘎玛乡比如村。也许,从母亲孕育生命的那一刻,因为地域与家族的缘故,丁增平措的命运就和藏族工匠艺人画上了缘分的符号。

那是一个靠手工技艺游走天下的地方。

位于扎曲河上游距离昌都镇130公里外的嘎玛乡,是昌都县民族手工业的聚集地。因境内有著名藏传佛教噶玛嘎举派祖寺噶玛寺而得名。这里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构成了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现在,这里已然成为了包括制作唐卡、佛像、宗教用品、服饰配饰等闻名遐迩的“民族手工艺之乡”。

2008 年,噶玛嘎赤画派唐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随后,嘎玛德勒老人荣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9年,他被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馆员。

嘎玛德勒老人膝下无儿,只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正是丁增平措的母亲。

还在土堆里、草滩上摸爬滚打的年纪时,丁增平措就已开始接触那些绘制唐卡的画笔和各种矿物质颜料,那些都是外公嘎玛德勒视若珍宝的工具。

记忆里,当那些颜料被他涂得满脸、满手时,外公的斥责也仍是慈爱的。

在丁增平措心里,外公嘎玛德勒永远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在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跟前长大的丁增平措,仿佛也继承了外公的好脾气,看起来不急不躁,一张年轻的脸总是洋溢着笑容。

早年,丁增平措的父亲也学过绘制唐卡的技艺,后来慢慢地在蹉跎岁月里荒废了手艺。丁增平措的出生仿佛像天意般让嘎玛德勒老人的唐卡技艺有了新一代的家族传承人。

从6、7岁始接触唐卡绘画技艺,到11岁正式在外公跟前背诵藏族《造像度量经》开始,丁增平措的成长路,就是一边上学,一边跟随外公学习最传统的唐卡技艺。

从最基础的勾线开始,一次次下笔又一次次抹去,反复背诵与练习,即便再枯燥、再繁琐,丁增平措从未退却。他说,这是他的使命。

他笑着解释,出生在嘎玛乡的每一位男孩,仿佛生来就被注定了命运般,无论是否愿意,长到11、12岁时必然要学一门手艺,或唐卡,或铸造佛像,总之,那就是生来就被注定的命运。

对丁增平措而言,他出生的家族,他的外公是嘎玛德勒,所有这些,也在冥冥中为他铺好了人生轨迹。

他说:“此生与唐卡结缘我感到幸运。”

他还说,很享受坐在外公跟前学习唐卡绘制技艺的年少岁月。那些往事始终萦绕在脑海里,是这辈子最珍贵的记忆。

整整9个春夏秋冬,丁增平措从勾线功底纯熟,到构图、颜料的调制、上色……一支唐卡画笔给了他另外一个世界。

显然,那也是外公的世界。那些深深地蕴藏着唯美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唐卡世界。

20岁那年,他正式出师。此时的外公嘎玛德勒已开始带他游走那些古老的寺院,在古韵犹存的壁画世界里游历唐卡的绘制技艺。出师后的3年间,他辗转到噶玛寺、拉登寺及玉树的几座寺庙参与壁画修复或创作工作。

丁增平措说,直到出徒后,自己才开始意识到除了自己热爱并画好唐卡外,还有一份责任始终相伴。

在最初那些和外公嘎玛德勒及其他师兄弟一起参与修复寺院壁画工作、磨练意志与技艺的日子里,丁增平措慢慢领悟人生,思考他的使命。渐渐地,他对作为一名传统藏族唐卡绘画技艺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有了些许的想法。

透过外公感受唐卡的温度

丁增平措出生的地方,位于昌都市昌都县扎曲河畔的嘎玛乡比如自然村。这个自然村共有14户人家。这里家家户户几乎无一例外地从事着一份古老的藏族工匠技艺,或绘制唐卡,或铸造铜像工艺,或玛尼石刻。

丁增平措很小的时候,外公嘎玛德勒就已是一位家喻户晓且德高望众的藏族“拉支吧”(唐卡绘画师)。在嘎玛乡的乡邻村落里,很多从事这份古老技艺的工匠艺人也多是嘎玛德勒老人的徒弟。

丁增平措家里有一本祖传的《造像度量经》,那是外公嘎玛德勒在最艰难的时期,想尽一切办法保住的家传之宝。除此,还有一些出自外公师傅即祖师爷的唐卡作品,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不管是从事唐卡业还是铸造佛像工艺,最基础的部分都要从学习藏族《造像度量经》开始。外公总严格按照度量经教授唐卡技艺,他是乡里最好的师傅之一。”丁增平措说。

在嘎玛乡,作为这个家族的人,总有一层光环在头顶照耀,虽然那是属于外公嘎玛德勒的光耀,却也是包括丁增平措在内的所有家族成员的荣耀。

荣耀背后,便是丁增平措紧随外公脚步前行的人生之旅。

说起外公嘎玛德勒的这一生,略显腼腆的丁增平措也会变得滔滔不绝。他说,那些往事是外公在他很小的时候边教他绘画技艺,边讲述的沧桑岁月。

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嘎玛德勒,自5岁起习藏文,8岁始拜舅舅贡布多吉和父亲西热洛桑学习绘制唐卡技艺。

嘎玛德勒的舅舅贡布多吉和父亲西热洛桑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噶玛嘎赤唐卡画师。当时,舅舅贡布多吉主要教嘎玛德勒《造像度量经》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比例、尺寸,父亲西热洛桑则教他如何画线条和调色与涂色。

幼年时,嘎玛德勒就显露出了对藏族绘画与唐卡技艺的热爱。而且,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某种天赋。据说,他经常是一边干农活一边学着绘画所见景物。就是在背诵最枯燥的《造像度量经》时,嘎玛德勒也可以在边耕地、边放牧的间隙完成功课。

嘎玛德勒所处的那个年代,生活何其艰难,并非丁增平措这辈人所能想象,但通过外公所经历的往事,丁增平措能感受到这门古老技艺传承至今,依然保有的那份温度。

天赋异禀的嘎玛德勒在16岁那年就已出师。丁增平措说,外公第一件独立完成的作品是青海囊谦一座寺庙的壁画绘制任务。第一幅独立完成的唐卡作品,让嘎玛德勒广受好评,不久便名声在外了。此后,嘎玛德勒获得了唐卡画家堪布学位。

如今,嘎玛德勒已入耄耋之年。他不仅在昌都乃至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区响誉盛名。而且,85岁高龄的他也是名副其实的一株常青树,从艺70余载不辍,绘事精纯,懿德垂范,遍育桃李。

嘎玛德勒是一位 “国宝级艺术家”。曾以一己之力延续着“噶玛嘎赤画派”的古老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他更是一位善良平和、德臻完美的长者,默默以自己的品行滋润后人,为唐卡艺术的成长与成熟注入了情感的温度,树立了追逐的坐标。

半个世纪以来,家里亲戚、邻里乡亲、外地慕名前来找嘎玛德勒学绘画唐卡的学徒络绎不绝,无论高低贵贱,他从不拒绝任何一个人。至今,嘎玛德勒已经收徒近500人,包括蒙古族、汉族学生,甚至有在大学任教的老师。

透过丁增平措讲述关于外公的往事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他自己对这门传自外公的古老技艺无限的热爱,以及无比虔敬的心。

从年少时就在外公的教授下,学习唐卡绘画技艺,耳提面命,沉浸其中。丁增平措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外公嘎玛德勒的谆谆教诲,也饱含了他对外公的敬仰之心,那是来自家族的使命感,是绽放在指尖的虔诚。

千年技艺熏陶下的华彩人生

作为为数不多的在拉萨举办“指尖神韵”唐卡个展的藏族85后唐卡画师,丁增平措此次所带来的37幅噶玛嘎赤优秀唐卡画作,是他近几年来完成的《十六罗汉》《四大护法》等系列唐卡画作。

丁增平措说,这批作品共有60幅,都陆续被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所收藏。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堪称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据悉,“指尖神韵”西藏唐卡系列展自2014年举办以来,成功举办了10期唐卡系列展,6期唐卡传承人论坛,现已成为唐卡艺术家展示技艺的交流平台和传播藏文化的载体。

丁增平措从外公嘎玛德勒处继承的唐卡画派是噶玛嘎赤绘画技艺。相传,噶玛嘎赤画派在16世纪由南卡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以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噶玛寺为传承基地,亦简称“嘎赤派”。

早在创始人南卡扎西活佛时期,他的创作就融合了印度的造像量度、汉地的色彩、藏地的山水。随着噶玛嘎赤画派画师们在各大寺院流动,该画派逐渐从寺院传承转向世俗社区,并围绕寺院形成地方性的支派。

传说,嘎玛乡对面的远山,形如端坐的文殊菩萨。神话里文殊菩萨从他的道场五台山降临此地,一手所持宝剑正对着嘎玛乡那也村、瓦寨村方向,一手所托经书正对着嘎玛乡比如村方向,所以前者出工匠,后者出画师。而比如自然村正是嘎玛德勒老人家族所在地。

噶玛嘎赤画派不仅在昌都一带流行,在今天的青海玉树和毗邻的四川藏区等地都受到欢迎。

透过丁增平措的画作,是令人过目不忘的噶玛嘎赤唐卡画派所蕴含的别样风格:刚劲流畅、勾勒细腻的线条,神情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画风色泽清丽脱俗,淡雅、飘舞灵动的衣纹……噶玛嘎赤画派独有的意境美,灵动之美,在画布上跃然跳动。

难怪人们说,噶玛嘎赤画派的“魂”在于其优美的诗情与意境。

丁增平措告诉记者,绘制唐卡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对每一笔都需要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马虎,当他还年幼时,也曾有过内心静不下来的时候。但外公嘎玛德勒总能让他抛开杂念,将心思专注于唐卡本身的内容里。

在家族同辈中,丁增平措的绘画天赋是外公嘎玛德勒最满意的。丁增平措说,他的弟弟仁青坚赞和妹妹德庆玉珍也都和他一样,出师于外公嘎玛德勒。现在,两人在昌都也都是小有名气的唐卡画师。

德庆玉珍是嘎玛德勒为数不多的女弟子之一,也是老人家的外孙女。此番,德庆玉珍也随大哥丁增平措来到拉萨。她说,自己从小喜欢画画,外公嘎玛德勒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于是打破陈规旧律,把绘制唐卡的这门手艺也传授给了她。“我的理想就是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女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不一样的人生。”德庆玉珍说。

作为国宝级藏族唐卡传承人嘎玛德勒的长孙,丁增平措不负重望,被自治区推选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他说:“外公一直对我期望很大,希望我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噶玛嘎赤画派最优秀的唐卡画师。”

虽刚过而立之年,丁增平措已经在他的家乡常年开展噶玛嘎赤唐卡画派传承人的培养工作,招收来自各地的学徒。不仅继承外公嘎玛德勒的衣钵,为他们传授噶玛嘎赤画派唐卡技艺的同时,免费为学徒提供食宿,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自20岁出师以来,丁增平措至今创作、绘制不同尺寸的噶玛嘎赤画派唐卡、壁画400余幅,其作品多数被藏地寺院收藏。

丁增平措认为,作为唐卡画师,每一笔都必须细心并投入身心。他说:“现在噶玛嘎赤画派已经在很多地方流传广泛,手工绘制的唐卡质量也非常好,家乡有很多青年也喜欢画噶玛嘎赤唐卡,我对传承好这门技艺,培养更多的学徒充满了信心。”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563阅读 13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