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班禅大师:为振兴雪域挺身而出、劳苦功高的一代伟人

中国藏族网通 得荣·泽仁邓珠 2017-01-19发布

——纪念十世班禅大师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近照

尊敬的各位高僧大德、智者贤人、仁增旺布公主,尊敬的各位领导,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我能参加纪念十世班禅大师座谈会,是我一生中的最大荣幸和福分,感谢大会组织者给我提供参会机会并安排发言。

十世班禅洛桑赤列伦朱·确吉坚赞(1938-1989年)是藏族人民敬崇爱戴的杰出宗教领袖,共和国领导人、国务活动家。十世班禅大师的一生是为藏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挺身而出、勇往直前、敢于担当、忍辱负重的一生;是为复兴佛法、普度众生、法轮永转而知难而进、功德无量的一生;是为振兴民族文化教育、推进藏区发展而奋斗不止、劳苦功高的一代伟人。

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大师在西藏日喀则扎西伦布寺圆寂后,在首都北京召开的隆重追悼会上,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代表党和国家所致悼词中讲到:“班禅副委长的逝世,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国务活动家;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朋友;使藏族人民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这是党和国家的一大损失,是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大损失。”

上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十世班禅大师的正确评价。我们在十世班禅大师圆寂27年后,在他的故乡青海西宁召开纪念座谈会,这对于深切怀念敬爱的班禅大师,继承大师坚定遗志,缅怀大师的丰功伟绩,完成大师尚未完成的宏伟事业,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人就十世班禅大师关心重视民族文化教育、民族语言文字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作如下追记:

文化教育是振兴民族的根基动力

十世班禅大师无论在各种大小会议上的讲话,还是到全藏区各地视察和接见各级领导时的谈话,开口不离文化教育和民族语言文字。大师语重心长地教导人们: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其结果是这个民族走向衰败。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教育。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到学校、医院和文化单位去视察,要接见老师、学生、医生和文化人,鼓励他们保护传承自身民族的传统文化。他每到一处,把大部分供养所得的钱物赠给当地学校作为改善和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经费。

在十世班禅大师的关心重视和号召下,全藏区从小学到中学开始用藏族语言文字教学,成立了五省区藏文教材编写组织;藏区十个自治州先后成立了民族师范专科学校,主要培养藏语文文科和理科师资队伍;青海省教育学院成为全藏区进修培养藏文文科和理科教师的基地;中央、西南、西北、青海、西藏五大民族学院恢复藏文专业,开设藏语文课程。

1985年十世班禅大师和阿沛·阿旺晋美领衔向中央提出建立西藏大学的建设。1985年7月29日西藏大学在拉萨正式成立。这所大学是藏族历史上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成为培养现代各类人才的园地。

1987年4月,班禅大师和阿沛·阿旺晋美考虑到当时国家对藏区的资金投入有限的现状,成立了藏区第一个民间慈善组织、国际性公募基金会——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大师担任会长。为中央财政缺少藏区建设资金分忧助力。基金会向国内外筹集资金,为藏区文化教育和经济、科技、生态环保、扶贫救济提供资金援助。特别是对藏文化教育提供了巨额资金。

1987年9月班禅大师在首都北京成立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大师担任院长并亲自给学员上课。大师聘请全藏各教派的高僧大德到佛学院担任教授传授佛学理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各教派高级佛学人才,高级佛学院成为弘扬藏传佛教、振兴宗教文化、培养佛学高级人才的基地。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符号

十世班禅大师十分重视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无论他走到哪里,教育藏族人民要学习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指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符号,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那他将成为没有文化标志符号的名存实亡的民族。

1982年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时,班禅大师、平措汪杰、阿沛·阿旺晋美等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见,把学习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写进自治法。

1987年7月9日十世班禅大师和阿沛·阿旺晋美倡议的在西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决议。这个法规对整个藏区的语言文字、文化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后,藏区10个自治州相继制定出台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族语言文字的规定》,用法律来保障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

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明文规定和班禅大师的强有力的重视支持下,藏族语言文字得到了保护和重视。各级政府成立了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和发展委员会;州、自治区设立了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和编研单位;藏区各种招牌、标牌、匾牌、证件、公文文头等开始使用藏汉二种文字;各地民族干部学校开始恢复藏文课程;藏语广播、藏语电影译制和藏文图书出版发行开始起步;藏区小学、部分中学恢复了藏文教学课程,藏族人民有了学习使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十世班禅对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语言文字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我们今后复兴雪域文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发展中华多元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16年12月13日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782阅读 17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