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嘎:为藏文化传播插上交响乐的翅膀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程云杰 2016-11-15发布

从西藏当雄草原的放羊娃到中国首位作曲专业博士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觉嘎用自己30多年的音乐教育和创作实践,不断为当代音乐艺术增添藏文化特色。

图为觉嘎在青海果洛州。(由觉嘎提供)

29日,中华情怀—觉嘎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将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这也是中国藏族作曲家的首个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意义不凡。

此次演出的作品有四部,包括交响序曲《谛辩》、管弦乐协奏曲《净界》、为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集廓》和交响诗《根敦群培》,创作时间跨度20年。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执棒,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

记者了解到,藏族传统音乐主要由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组成,是藏族民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没有署名作曲家,是感知流动的语言,大都没有做到理论概括。现代西方音乐教育进入青藏高原后,藏族音乐的领域更加广泛,交响乐、室内乐这类由西方音乐家在过去两三百年中总结并泛化为世界通行的艺术音乐也开始了与西藏文化的交融。

觉嘎认为,21世纪以后,对文化多元化的认同已成为国际音乐创作的潮流,它推动各国艺术家去不断突破和创新,而非继续仿效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的体裁进行创作。

受藏传佛教寺院《奢摩他》壁画启发, 觉嘎创作了管弦乐协奏曲《净界》,用管弦乐演奏的形式,通过音乐语言,编织了通达心智净界的音响图景,而《集廓》则透过管弦鸣集的声响创作出一座“音乐坛城”,展现了通过坚韧和执着获取突变的殊胜心智和超然意趣。

人们期待,青藏高原上传来的交响乐原创作品把西藏当代音乐创作推向新的高度。

图为上海音乐学院2002级博士班。(由觉嘎提供)

觉嘎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他认为,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用藏文化来丰富当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位作曲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为了这个梦想,觉嘎在教学之余,一直在利用假期的版块化时间集中精力搞研究和创作。

他说,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发展过程既是融入世界的过程,也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过程。融进去,不能把自己丢掉,展示也不能不顾别人的接受力,不能纯粹彰显自我的个性。这就要求作曲家既要掌握世界通用的创作技法,也要把有利于世界多样化的特色文化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觉嘎还在西藏开创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包括首批在西藏受教育的作曲专业学生,其中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并在培养藏族音乐方向博士研究生,为西藏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西藏大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418阅读 16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