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顿珠:与“黑管”结缘20年

兰州晨报 雷媛 2016-11-10发布

单簧管在国内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黑管”。这种乐器使用一枚簧片使乐器发音,为西洋木管乐器之一,产生于十七世纪末叶,起源于古希腊,于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

桑吉顿珠,国际单簧管协会会员、中国单簧管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单簧管学会甘肃地区负责人、甘肃省音乐家协会理事、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单簧管教授。

作为一名青年单簧管教育者和演奏者,他的身影穿梭于三尺讲台和舞台之间。不论是传道解惑的师者,还是技艺高超的演奏者,他内心所抱有的纯粹的热情与挚爱,注定了他的必然绚烂。

演出 与大师同台“玩一把”

15岁时,桑吉顿珠才知道单簧管这种乐器。那一年是1991年,他从偏远的牧区老家考入了青海省艺术学校。后来,桑吉顿珠也知道了,他们那一届也是艺术学校最后一次招收没有任何乐器基础的“白丁”考生。

“肺活量足,就吹单簧管吧。”立冬那天阳光很好,桑吉顿珠靠窗坐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一间教室里回忆旧事,他说自己和单簧管就这样在老师的随性分配中结缘了。“这个东西还挺好玩的。”桑吉顿珠的第一支单簧管是学校给配发的,这一种“洋”乐器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眼下,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桑吉顿珠还是和十多年前一样壮实,不同的是,现在的他壮实的身材背后多了一层意思:这就是自信、成熟和功成名就。

就在前两天,捷克国宝级单簧管演奏大师理查·米兰受西北民族大学邀请来到兰州,在学校进行了讲课之后,理查·米兰还在音乐学院的音乐厅举行了一场独奏音乐会。音乐会以莫里斯·拉威尔的作品《哈巴涅拉》拉开序幕,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理查·米兰一口气演奏了德彪西《狂想曲》、蒙蒂《查尔达什》等7首经典作品,轻松幽默的演奏风格、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完美的音乐表现征服了现场观众。

那场音乐会是在理查·米兰和桑吉顿珠合作演绎了门德尔松二重奏之后,才在现场观众的惜别中落幕。“就在音乐会开始前的那天下午,理查突然对我表达了想和我合作一曲的意思。”桑吉顿珠说,当时理查·米兰甚至用的词是“一起玩一把”。他和理查是认识几年的朋友了,一起合作还是第一次,毕竟对方是属于国际大师级的人物。真正上了台演出时,两人的合作高度默契,他们即兴加了很多“处理”,其中的一处就是“突然的一个停顿”。桑吉顿珠说演出结束后,当时的配乐钢琴师还专门责问了他一句“怎么回事?”

事实上,像和理查这样大师级的单簧管演奏者的合作演出,对于桑吉顿珠不是第一次,此前,他除在国内举办了多次个人单簧管独奏音乐会之外,还和美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白铁先生有过合作演出,后者同样是一位单簧管国际大师。

和像理查·米兰、白铁这样的单簧管大师合作演出一两次,或许不能证明什么,但至少能说明合作者亦非等闲之辈。

教学 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

撇开近年来活跃于国内单簧管舞台上青年演奏家的身份之外,桑吉顿珠就是一名教单簧管的大学老师。执教10余年来,他秉持一种“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据说,他是学校邀请国外专家来讲学次数最多的老师。桑吉顿珠直言他喜欢开放式的教学,厌恶闭塞和保守。“因为,艺术离不开交流。”一个事实是,多年来的坚持使得桑吉顿珠和众多国内外单簧管教育家及演奏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推动本省的单簧管演奏与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次理查·米兰在桑吉顿珠他们学院上的三堂课受到了学生们极其热烈的欢迎。“之所以受欢迎,最主要的是他们(学生)好像被启发了,意识到自身蕴藏着的巨大潜力,这无疑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激励和自信。”桑吉顿珠说理查·米兰在其中的一堂课上,因为一个学生的一段精彩演奏而激动地跪在了地上。理查·米兰执教维也纳音乐学院多年,这一次短暂的西北之行让他印象深刻,离别之际,他告诉桑吉顿珠这里的学生在概念意识、信息资源的获取等方面都与国际蛮接轨的,这让他惊喜。

“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带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更好的一种学习状态。”这是桑吉顿珠多年坚持“请进来”教学模式的初衷,也是他对老师一职的自我定义。

其实,教了这么多年的学,桑吉顿珠算得上桃李满天下了,他的学生中有数名考到国内外知名音乐学府,像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还有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等,并且还有多名学生获得了国内外及省内的单簧管大奖。

桑吉顿珠的孩子也在学钢琴,孩子每天回家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弹琴。在孩子的音乐教育上,桑吉顿珠说自己更重的身份是父亲而非老师。“这和在学校面对那些大学生是不同的,在那里我就只能是老师。”桑吉顿珠说他不会逼孩子一天必须弹几个小时的琴,事实上孩子弹钢琴是有老师的,他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引导孩子进入到音乐的途径。“我多的是陪在孩子身边,给他讲一讲一首乐曲的背景故事,启发引导孩子在弹奏曲子的时候产生画面感。”桑吉顿珠说他曾和国内不少钢琴大师聊过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从小学钢琴是否会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他得到的答复却多是“当进入到音乐,感受到的那种快乐也是其他人无法感受到的”。

艺术 在音乐中生活

在音乐艺术的路上,桑吉顿珠一直庆幸自己的幸运。

上世纪七十年代,桑吉顿珠生活的那个纯牧区偏僻而贫瘠,他生活中能和音乐沾上边的事,就是妈妈的歌声和爸爸的藏舞了。强大的基因之下,桑吉顿珠也非常喜爱唱歌。第一次听到赵传、童安格还有之后的黑豹,他不敢相信,“怎么还有这么好听的歌。”为桑吉顿珠打开“新奇世界”的是他家邻居,一位在北京大学上学的姑娘。

报考青海省艺术学校的时候,桑吉顿珠唱了《橄榄树》和《再回首》两首歌,并没有唱他最拿手的赵传的歌。这是他有意识的选择。“这大概就是学音乐的人不同一般的洞察力吧,我观察了一下考官老师,他们大多三四十岁,那个时候人们还比较保守,唱什么情呀爱的,不容易接受。”一直以来,那个远去的时代却让桑吉顿珠无比怀念,“那时候的老师们真的非常干净纯粹,乐感、音乐节奏就是他们鉴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学习音乐的特质,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在艺术学校的时候,桑吉顿珠就遇到了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尹龙熙。直到今天,桑吉顿珠都认为艺校的那几年学习,虽然在硬件上或多或少有局限,但“软件”上不输于当时国内其他地方的音乐学校。“那是我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没有它,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展。”

“尹龙熙老师是我的第一位单簧管老师,当时我们学校没有教单簧管的,尹老师就来应聘。”桑吉顿珠回忆,后来,尹龙熙离开学校去了北京,桑吉顿珠记得他在离开之前对他们说的话,“你们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去北京,去西安。”桑吉顿珠记住了尹老师的话,此后,他继续学习深造,先后师从中央民族大学单簧管教授金光日老师和我国著名单簧管教育家、演奏家迟铮先生。

除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桑吉顿珠的这些老师还给予了学生最大的帮助,桑吉顿珠记得自己还是学生时,就被老师推荐去参加一个国家级别的单簧管节,在那里他见识了此前只存在于教学课本中的国际国内的单簧管大师们。桑吉顿珠坦言现在的他能融入国内单簧管核心圈子是和这些机会分不开的。

与单簧管结缘,有着信仰的桑吉顿珠觉得这是他人生的定数,他说20多年来他就生活在音乐之中,在音乐中思考,在音乐中做梦。

一个月前,美国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波利希首部中文著作《艺术家引领社会》出版发行,桑吉顿珠买来读后对书中约瑟夫的“艺术家应该成为社会的领袖”的观点心生欢喜,“我内心也准备做这样的事情。”说这番话时能听得出他多少有些底气不足,但他的眼神里却满是期待。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439阅读 14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