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扎·索南周扎:一个藏族设计师的建筑文化思考

筑医台微信平台 佚名 2016-05-09发布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建筑领域也是一样的,藏族历史久远,通过对其建筑发展的历程分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来到了现代时期,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建筑发展本质是相同的,都有一定的历史痕迹。

藏式建筑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民居建筑,其建筑形制单一,注重本身的功能性,表现沉稳、低调,一个地区的民居基本会呈现一种风格及定位。另外就是寺院建筑,大气恢弘,形制严谨,色彩庄严,呈现浓郁的宗教特色。

藏族建筑的特点表现在就地取材,以夯土、石砌、木结构为主。宗教在藏族人心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藏族的建筑里人民也把美好的愿景企盼融入了自身居住建筑中。藏式建筑有着特殊的建设形制,建筑形式的表达有着严格的不成文的界定,涵盖门窗、屋顶、色彩等,地方民居绝对不允许形制超过寺庙。

现代建筑虽然多建于二十世纪之后,但是受到已经受到半个世纪的影响,因此建筑特点融合了现代和传统风格,起初地方政府建筑多以汉式砖瓦平房为主,伴随改革开放的发展,使用了一些新的建筑材料,再加上藏族旅游业有很大发展,促进了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的藏区县以上都建了车站、中小学、图书馆、剧院、政府各机关、宾馆、博物馆、医院、电站等,但是在建设中建筑呈现单一的表达方式,装饰风格多临摹寺院风格,建筑中对于民族特质理解存在差异,表达也五花八门,对空间及尺度的理解有失偏颇,由于没有系统的梳理,建设中过分追求表面形态,建筑内在的涵养及原有的功能特性消失遗忘。

马扎·索南周扎,一个地地道道的藏族设计师,自幼生活并成长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亲身经历了藏族地区这些年在城镇化浪潮中的种种变迁。虽已进省城西宁市成功创业多年,但至今仍对藏族及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建筑、村落情有独钟。从业多年来,他的作品遍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现在他已成为颇有名气的藏式建筑工程师。除带领公司员工繁忙进行建筑设计创作外,身为青海明轮藏传建筑文化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致力于对藏区藏族传统建筑的测量、登记和研究工作,秉承藏式传统建筑与时代相结合的创新理念,主持了西部藏族地区许多文化、旅游、寺院建筑的整体规划策划设计工作。作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藏式建筑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的他,近年来开展了明轮讲坛、建筑文化艺术展、国际岩画理论研讨等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为弘扬民族建筑文化、发展民族建筑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由此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马扎·索南周扎设计作品——鄂尔多斯五观圣境

马扎·索南周扎设计作品——康巴诺宗

马扎·索南周扎设计作品——西康色须寺

马扎·索南周扎设计作品——玉树囊谦博物馆

近日,青海某建筑文化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和青海明轮藏传建筑文化研究会举办的明轮书院系列讲座文化交流活动,主题为系统设计思维--在文化主题酒店设计中的运用。主办方以藏文化背景主题酒店设计为案例,介绍如何运用系统设计思维及理论,让理念的胜利转化为设计的胜利,讲述空间艺术后现代发展的人文趋势,在纯粹现代空间艺术的基础上,有着各自符合地缘差异文化的发展,而整体形成后现代空间艺术的繁荣局面。

另外,自2011年起,马扎·索南周扎和他的公司每年都会根据气候情况,定期组织两次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及建筑的田野考察,目前已吸引不少热衷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建筑文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其中的“2014环喜马拉雅建筑文化遗址遗迹田野考察”是为建立完善的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建筑历史文化研究而规划的重要举措,并于当年8月5日由西宁出发,途径玉树州,将对卡寺新址、帮曲寺、土登寺、藏娘寺、摩崖石刻元代古塔、摩崖建筑遗迹、古陶遗址及囊谦千户部落遗址等地进行为期10天的实地调研。此次考察为民族建筑研究调查提供了有益参照、借鉴。

“2015青海省玉树市通天河流域民族传统村落田野考察行动”,沿着通天河、扎曲河、澜沧江、雅砻江流域实地走访了分布在青海省玉树市称多县、囊谦县以及四川(楼盘)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境内的多个藏族传统村落。此次深入藏地的传统村落田野考察,重点针对通天河流域的青海省玉树市仲达乡电达村、澜沧江流域的青海省玉树市娘拉乡多伦多村进行了实地探访,这两个村先后都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名录,在玉树藏族自治州范围内比较典型。

博大精深的藏族建筑文化,涉及地域之广,遍布在藏区田野里的传统村落、民居是藏族文化生发的土壤,藏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民情都在这些特定环境中延续和传递。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这些年来,藏学发展迅速,但从建筑领域的藏学探索并不多。

“作为民族建筑设计师,必须多实地考察、多积累,才能在自己日常的建筑创作实践中将藏族建筑文化得以准确传承并发扬广大。这是我们长期坚持进行藏族建筑及传统村落田野考察的初衷。”马扎·索南周扎还告诉记者,他要通过这20年全面熟悉了解环喜马拉雅建筑历史文化遗迹及非物质工艺技术遗存,带领公司小伙伴们在田野考察中一起成长为阅历丰富的藏族建筑设计师。

除此之外,这些年来,马扎.索南周扎和他的团队还始终以民族建筑创作收入为经济基础,为浩大的“少数民族建筑研究课题”筹集资金,同时致力于宣传、呼吁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广泛积极争取业内学者、相关企业机构的认同、支持和参与,以努力构建学术平台,培养更多的致力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村落保护发展的后备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2013年召开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

随后,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规划》提出,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

作为城乡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对城市面貌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年,马扎·索南周扎行走频率最高的地方、停驻时间最长的地方、心理感触最深地方,都是在藏区。“一谈到西藏,人们就会想到高耸入云的雪山,茫茫的草原,当然还有魂立其间雄伟的藏式宫堡布达拉宫。无论是藏寨还是藏寨中住着的藏人,都具有一种深入容颜肌骨,极易捕捉到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崇尚自然、欣欣向荣状态,是一种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型格。藏式建筑就从这种型格中间自然地生长出来,为藏地的人们提供庇护。在我看来,藏式建筑有时更像是一种巨大的工艺,具备一种极具艺术性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尤其是在佛教传入,建筑融入宗教色彩之后,这种浑然天成,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表现力、感召力非但没有变质,反而有了更多样的形式载体,同时也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神圣,更具技巧性和说服力。”马扎·索南周扎说。

“在广大藏区,改革开放的这些年,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很大,唯一遗憾的就是,当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的时候,这些建筑很难体现出藏族文化的特点,与当地的传统建筑,如寺院和民居很不协调。当然这是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如今在西宁,尤其深入到青海藏区的腹地玉树,在大街上你能看到与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适应的藏式现代建筑,既保持了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藏族传统建筑的精华,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结构和功能的藏式现代建筑。”如何让民族地区的建筑,既保护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又随着科技和材料的进步让其融入新的活力?他在建筑设计中,将史学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和民族特色结合,自成一格。在他看来,设计理念的结合即保护了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又借鉴了外来的风格特性,让民族建筑保有长青的生命力。

“设计是朴素自然的表达。一个人布置自己的家园是设计,一个社会组织城市是规划。毫无疑问,无论是人抑或是社会,都需要一个让自己身心和谐的环境。而这种让人们身心和谐的环境,一定是符合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文化心理认同的精神需求和所处现实时空环境的功能需求,并有利于人们在未来获得更良性和谐发展需要。”马扎·索南周扎说。

藏族建筑的发展历史非常漫长,而且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其建筑风格都有一定的改变,尤其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藏族建筑不仅发展的速度快,而且时代功能性也越来越强,在设计中更加突出了自身民族特征,良好的设计指导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及城市风貌的把控起着关键的作用,相信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会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

对于现代设计理论,马扎·索南周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只有明白现代文明的内涵和时代背景,才有可能建立正确的现代设计理论,而这一理论,应该是建立在人类高级理性需要基础上的理论,一个植根于传统土壤、同时高级理性的、符合自然生态规律、有序和谐生长丰富的设计理论。现代建筑、现代城市不应该被“现代”一次囚禁,而应该是被高级理性支配、设计、实现的建筑和城市。形式上的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前卫建筑等各派各别,都无法完整诠释现代建筑理念。现代建筑是人类高级理性思维支配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共聚的物态体系。关键的思想,不是形势。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048阅读 17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