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阿坝藏区走出的“周恩来”

北京广播电视报 彭立昭 2016-01-27发布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段绝不会忘记的历史。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曾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2006年8月29日,银幕上扮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三位著名演员唐国强、刘劲、王伍福以及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翟俊杰,著名化妆师颜碧君,和刚参加完“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的开国元勋之一的罗瑞卿之子罗箭少将以及宋任穷上将之子宋京波先生,以及北京团市委从60多所高校选出来的几百名优秀学生干部,分7路向瑞金、遵义等地进发“重走长征路”的团体代表们,在央视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大聚会了。在录制现场,唐国强朗诵《七律·长征》,歌唱家杨洪基演深情唱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脍炙人口的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更将人们的“长征情”推上高潮——革命的传统、红色的故事植根在每个人的心底,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刘劲可以说是目前最活跃的周恩来总理的扮演者了。在录制现场,刘劲用角色的方言跟大家打招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啊。70年前,我们从瑞金出发的时候,走过了11个省。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长征,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将永远载入史册。”他感触地说,“这些年来,我演了六七十次周总理。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一棵大树,周恩来总理就是我心中的大树,我要用一辈子做好这一件事。我深深感到:长征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伟大财富,长征精神是我们永远进取的力量源泉。步步前进就步步胜利!”

刘劲 周恩来造型

著名演员刘劲准确地捕捉到了周恩来当时那种含辛茹苦、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的沉重负荷及状态,尤其是他把周恩来的眼神演绝了,给角色增辉不少,得到了好评。他说,“电影《长征》播出后,很多当年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找到我,送给我他们写的关于总理的回忆录,带我去中南海西花厅看看总理和邓大姐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希望我以后能把周总理的形象演绎得更好。这对我塑造周总理的形象很有帮助。现在我家一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关于周总理的书籍,我家中的各个角落,只要手能够到的地方,都放着这方面的书籍,有时间我就翻看学习。”

谁能知道16岁以前的刘劲还是个不会说普通话、不知道什么是话剧(后来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没见过电视、没见过啤酒,吃糌粑、喝奶茶,爬雪山、骑牦牛的藏区小伙子呢。

刘劲出生在四川阿坝州的州府马尔康市。马尔康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必经之地。当年,刘劲是在“秘密”的学习环境中才学会普通话的。上世纪80年代,马尔康还是个封闭的小县城。幸好,他弄到一个小小的收音机,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非常着迷,天天模仿孙敬修老师的发音。他还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瞒着家里人,踏着厚厚的积雪,爬到附近的山头去喊嗓子练声。后来,他成为从马尔康走出去的第一个演员,于是当年的这些“事迹”便在当地流传开了,被人们看成学习的榜样,经过一番演绎,甚至成了颇具神秘色彩的“传奇”。现在当地还有人说刘劲这副好嗓子是当年爬到树上练出来的,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出现在武侠小说里类似于“猴子功”之类的神功,搞得刘劲哭笑不得,只好一次次地跟人解释说他只是爬到山头去喊过两嗓子,根本没有什么传奇之处。

刘劲未当“周总理”之前,就演过赵丽蓉的“儿子”,宋丹丹的“情人”,他勤于思索、善于学习,很快在演艺圈有了名气。1995年,刘劲出演香港影片《宋家三姐妹》中的张学良。有一天在摄影棚内,从事伟人特型造型的大师王希钟先生给刘劲化完妆后随口说了一句,“你像一个人。”刘劲问“谁?”答曰“周恩来。”这番话使刘劲又惊又喜,不过内心还是有点大打鼓:“我能行吗?” 刘劲认为是玩笑。但几天后,让他去试妆、试镜,结果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不久,贵州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60周年合拍六集电视剧《遵义会议》,经王希钟先生推荐,导演真的找刘劲主演青年周恩来。当时曾有朋友好心地劝他别去冒这个险,担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怕他演得再好也很难超越王铁成,一旦演砸了就会影响他以后的声誉。有好友当面这么劝过他,“别忘了,你是个职业演员而不是特型演员……”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银幕上塑造伟人,是机遇、是挑战,更是一份特殊的荣誉。刘劲一旦动了心念就越发难以抗拒出演这部电视剧中的周恩来的诱惑力了。于是,1996年的《遵义会议》上,我们就看到了一位新的“周总理”。演出完了后,那些一直替刘劲捏着一把汗的朋友们感慨:“你的胆子可真大!”

33岁那年,刘劲正在总政话剧团准备排演一出小剧场话剧,在该剧中刘劲担任“男一号”角色。如果刘劲演好了这出话剧,就有可能获当年的戏剧梅花奖。此时,翟导演力邀刘劲主演青年周恩来。刘劲一时真有点拿不准。此时唐国强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鼓励他抓住机会,塑造一个与前人不同的周恩来的艺术形象来。唐国强是第一次在影视作品中扮演伟人毛泽东,他的自信心鼓励了刘劲。

“导演一再强调:最重要的一个是要打破‘领袖表演法’法。你演的不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而是60年前的他,周副主席才36岁,年富力强,节奏要快,必须下功夫。当时不只是减肥苦,当时每个人基本上都得减肥,大家是一起‘集体吃素’。实在饿得不成,吃一个西红柿。当时组里专门派了人监督‘领袖’们,从吃饭到睡觉(要求熬夜),都有人看着,是逼着我们减的肥,眼睛都凹进去了。拍摄条件更艰苦,导演跟我们开玩笑说‘我们是小米加步枪’,确实如此。我们在川北,穿的衣服都很淡薄,很旧。晚上也不脱衣服,就盖着那个破被就睡了。靠点暖水瓶里的热水,把毛巾弄弄擦擦脸,搭在那个铁丝上,第二天毛巾冻得像一根小硬棍。有很多难走的路,尤其是在雪山和草地,都是实地取景拍摄。尤其是拍到雪山的时候,已经是11月份了,大家在雪地里一呆就是一整天,每天都会被冻僵。我们的翟导演,有高血压,当时在高原上血压已经到了210,嘴唇都是紫的,最后只能靠吸氧坚持着……拍血战湘江那场戏,周恩来在江边指挥了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指挥全军过江,嗓子都喊哑了。当时大家看那个画面,轰炸,敌人阻截。到了现场以后,你已经化完妆了,泥、疤,每个演员都已经做完了。翟导还得把每个演员都看一遍,说,‘给我重洒泥土’。闭上眼睛,憋气,一看不够,再洒。后来服装师拿着簸箕,装着泥,往我们身上、帽子上泼。我说算了,你别弄了,我们在地上滚一下吧,就这样。再回想这段艰苦的拍摄生活,现在感觉很温馨。”刘劲说。

著名演员刘劲

为拍摄电影《长征》刘劲还差点把自己的耳朵给拽坏了。原来,长征时期的周恩来,一是比较瘦,二是蓄着很长的胡须。因此,除了把握眉毛、嘴唇的基本特征外,长长的络腮胡是必须兼顾的又一重要特征。考虑到当时的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同时还要体现出领导人的干练,化妆师颜碧君老师为刘劲造型时,钩织了一对假眉。把他的眉毛用胶水粘住、压平,再把假眉贴上。胡子,这难不倒刘劲,他正好蓄着长胡须。但周总理的耳朵比他的显大,就得想办法了。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要弥补。化妆师颜碧君老师给他接了一块假的,但是总觉得假的不舒服。颜老师当时已经70多岁了,也跟着剧组一直走完了六个月的行程。“在剧组,她经常鼓励我并开玩笑地说,‘你年轻,说不定耳朵还会长呢。’我说,您老有经验吗?她说,‘没有,但是你可以试试。拽一拽。’于是,我就养成个习惯,每天没事儿就开始拽,拽了左耳再拽右耳。有一天看样片,颜老师很高兴地跟我说,你看看,耳垂大了吧。我说,是吗?心里挺高兴的。后来,耳朵老是火烧火燎的,好像是肿了,再一摸怎么有小结了。睡觉也不敢侧着睡,必须仰着,直到拍摄完成一个多月后才彻底没事。”

在电影《长征》中有一个情节,是在黎平会议时,周恩来用英语与李德面对面地争论。刘劲虽然在大学时学的是英语,但已多年没用了。他试着与扮演李德的外国演员对台词,结果结结巴巴,发音也不甚标准,全然没有剧情中要求的周恩来怒吼着拍桌子压倒李德的气势。导演放下狠话:两天之内必须“强化”英语达标拍摄。刘劲急得抓耳挠腮,此时“主席”帮了刘劲的大忙。原来,唐国强曾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时攻读英语,他的口语挺不错,于是他就主动承担了“英语教员”的职责,忙里偷闲地帮助刘劲学习那段四五分钟的英语台词,一遍又一遍地给刘劲纠正单词发音,使刘劲很快能用英语传神地“对白”了。

刘劲说到了练习骑马的事,说,“翟老让我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每天都练马。我们带去的马到高原,马也有高原反应,根本跑不起来,还死了好几匹马,挺心疼的。就用当地马,那些马是半野马,放野牧的。去过贵州的人都知道,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全是石头,鹅卵石。那次在乌江,我牵着一匹马拍摄,刚一翻身上去,马就飞跑起来,把我摔飞了——眼睛一黑,想,完了。等我睁开眼爬起来,一摸,哪也没伤着。我就听着两边的人都在喊,可能是担心出事了,哎,没摔着,怎么回事?!这时一个给我化妆的师傅跑过来了,说没事吧,我说没事,哪都没摔着呢。他说真漂亮。我说,怎么漂亮啊?他说,你练过杂技,我看你这个抢背得太专业了。从马背上飞出来以后,正好落到了抢背上,要不这四处都是尖石头啊……我一低头,还真是,要是真摔了,后面的戏就不好说了,是手断了,还是折了。所以我说主席、老总、总理在上天保佑我们《长征》呢。”

经过“长征”途中的“生死”考验之后的刘劲,进步非常快,而且刘劲和唐国强已被圈内外人士看成一对黄金搭档了。在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之后,刘劲又参加了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拍摄。据悉,这是第三次他与唐国强配戏演伟人了。在拍摄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半年时间里,他们两个为了有总理、主席长征时的那种瘦削憔悴的外形,二人依然拼命地节食减肥,每到吃饭时都只吃蔬菜和喝汤,而不吃主食和肉。刘劲和唐国强的合作更是“如鱼得水”,也为这部大戏增色不少。“湘江激战”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那场重逢的动人情景至今让我们感慨。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631阅读 16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