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次真辅导学生绘画 矿物质颜料 学生练习唐卡绘画初春的红原大草原春意萌动,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牦牛像黑珍珠般撒落在草原上,斑斑点点。
3月初,我们驱车来到红原县瓦切镇白玛次真藏艺工坊。白玛次真带着他的画师和学生们迎了上来,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藏艺工坊是一座有1000多个平方的两层藏式小楼,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朴实漂亮。白玛次真告诉我们,这座小楼是前几年借助国家在牧区实施的定居行动计划,加上建房补助和政府贴息贷款一共投资了100多万元建立起来的。设有教室、画室、装裱室、作品陈列室和民间工艺品收藏室。
白玛次真首先带领我们来到作品陈列室。一幅幅唐卡立即映入眼帘,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精美绝伦、美轮美奂令人惊叹。白玛次真逐一介绍着每幅作品的名称、画师的名字和作品的风格流派。除了唐卡、这里还有藏文书法和手工艺品。“去年11月14日至17日,我们的唐卡、书法、泥塑等艺术品在成都会馆展出,引起不小轰动,现场绘画展演更是引起了围观,许多参观者对藏文化从仅仅是好奇变成了惊叹。”白玛次真为自己的努力小有成就感到十分高兴。
在民间工艺品收藏室内,我们看到里面陈列了很多诸如弓箭、铜锅、皮箱、牛毛口袋、木水桶等一些在现实生活里已经不多见的藏族传统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走进这间规模不大的“博物馆”,你就仿佛迈进了一条时间的河流,被这条藏族历史发展中的小脉络深深吸引,更被来自白玛泽真的这份民间文化情怀自觉深深打动。
来到一楼画室,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的练习唐卡绘画技艺。进门靠窗户一侧的桌子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矿物质颜料。向秋卓玛介绍说:“经过三到五年的专门培训才能较熟练的掌握唐卡绘画技能,一幅成品唐卡要花费画师3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向秋卓玛是白玛次真的妹妹,中学毕业后为了学习唐卡艺术,曾经一个人远赴青海教育学院和西藏专门学习了几年唐卡热坤画派和噶玛噶止画派技法,现在的她在唐卡绘画界已小有名气,她的作品市场售价目前已达1至2万元一幅。她曾经在成都一家画廊从事唐卡绘画工作。“我放弃自己的工作在藏艺工坊为孩子们上课,就是要支持哥哥的理想,我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交给家乡的孩子,让我们藏族的优秀文化弘扬和传承下去。”
扎西甲参是瓦切镇本地人,今年16岁,家里有8口人,5个小孩,最小的弟弟还在镇上的学校读书。因为家里贫困、缺少劳动力,他只在镇里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在家放牧了。他一边调着手中色盘里的颜料一边告诉我们:“我和妹妹都是今年才来这里学习画画的,以前家里贫穷、没有学到多少知识,现在就想在这里补习一点汉语和藏语知识,主要还是学习唐卡绘画,将来学成了这门手艺也可以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藏艺工坊的老师向我们介绍:白玛泽真藏艺工坊成立于去年3月,目前工坊主要教授唐卡绘画、藏文书法、泥塑、藏香制作等藏族传统艺术和民间工艺,20多个学员除了来自瓦切镇的牧民青年外也有来自金川等地的藏族艺术爱好者,工坊的4个老师全部接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藏艺工坊利用寒暑假班为镇里的孩子们补习汉语、藏语、英语和唐卡绘画方面的基础知识,去年寒假就有100多个娃娃来这里学习。
白玛次真藏艺工坊的建立,对藏族唐卡艺术的研究挖掘、传承保护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同时也涉及藏文字画、藏香、泥塑、木雕和缝纫等藏族传统工艺美术的挖掘保护开发。目前工坊已挖掘出彩唐、黑唐、金唐、朱唐、织唐、堆唐、绣唐等十余种唐卡制作工艺,作品已经面向市场销售。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白玛次真从小就在红原县麦洼寺当和尚,后来在甘孜州色达佛学院学习了七、八年的时间学习藏文化、历史、数学和书画,2005年在北京外交学院和北京大学进修过汉语言文学。他告诉我们:“我成立这个藏艺工坊,就是想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帮助一下家乡的孤儿、残疾人和家庭困难的孩子,让他们能学一门手艺,将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出精品力作,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我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藏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大发展,让像唐卡一样精美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让藏族传统艺术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