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是香格里拉》制片人罗拉访谈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晓伍 2009-10-03发布

电影《这儿是香格里拉》制片人罗拉

2008年底,尼罗河畔,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第3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唯一一部入围竞赛单元的影片《这儿是香格里拉》,获得“摄影特别奖”。这部根据台湾同名戏剧改编的影片,讲述了一位痛失爱子的母亲,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获得心灵救赎的故事。

九个月之后,记者张小平与影片制片人罗拉面对面,听她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与影片有关的种种故事。

十个明星导演与一部小说

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省,有着多彩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什么方式把云南推介出去,云南在思考,罗拉们也在思考。

2005年,罗拉的团队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磋商,达成了打造文化大省的电影品牌的共识。罗拉说,当时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电影非常火,“领导对文化产业非常重视。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云南打造出一个电影品牌。”

电影本身作为一个产业,除了商业属性之外,还有包括价值标准等在内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罗拉经过分析认为,“我想,我们有责任帮助云南打造这样一个电影品牌。经过和省里和州的领导充分沟通后,我们当时设计了一个‘云南影响新电影系列’。”

从台湾来云南,罗拉做了精心准备。“我带来个小册子,里面有十个明星导演,他们来自香港、台湾、大陆。他们都是70年代之后出生、非常有才华,在各自领域里面都是领军人物。”

按照罗拉的设计,作为云南品牌的电影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它提供给世界的应该是崭新的、时尚的中国形象,既能引导整个世界的潮流,又能引导区域文化。

“我们想通过这十位导演,在香格里拉等十个地域拍十部电影,有喜剧、有爱情片,有女性题材、有儿童片,把云南的文化,通过电影输出给世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罗拉回忆说,香格里拉是其中的一部,这是她和藏文化结缘的一个基础。

与一位导演的交谈,意外地给电影定下了最初的基调。这位导演向罗拉提到她早年读过的一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说这本小说传递了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在当下文明一直在往前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家园在哪儿呢,从小处着眼在香格里拉,在迪庆;从大的着眼,它是香格里拉的概念,我们可以延展。”罗拉说,香格里拉所承载和打造的,既是一个城市形象,一个藏区文化,也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某种代表。

理念既定,罗拉开始招兵买马。“我们就请了台湾的导演赖声川,他是属于戏剧界大师级的人物;还请了台湾的主创创作一个藏区的题材。影片拍完后,获得了很多国际电影节的邀请。”

从地平线到香格里拉:七十年的距离是多长

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写于1933年,距今已有70多年。罗拉说,当时大的背景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所有的人都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根据这部小说拍摄的电影提供了指导人们寻找精神家园的概念,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使中国藏区引起西方民众的向往。上世纪70年代,电影重拍,再次引起轰动。

罗拉说,《这里是香格里拉》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台湾的一个母亲,儿子被撞身亡。就在妈妈不能原谅周围生活的时候,意外发现儿子没有死之前的藏宝图,于是她从台北去了香格里拉。

“故事让人有一种探秘的感觉,底层埋了一种浓郁的藏传佛教的内容,是一种特别和睦和美的气氛,特别感人,催人泪下。”和《消失的地平线》一样,也是一个人从一个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发现寻找的过程,最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的香格里拉。

2008年开罗电影节,因为许多世界重要媒体的关注,作为竞赛片的《这里是香格里拉》成为电影节最隆重的活动之一。从在歌剧院做首映式,到走红地毯,到最后成功获奖,电影节上轰动一时。

“作为一个电影人,我们更多考虑如何通过电影作品这样一个桥梁,把中国的文化带到世界上去。从本质上讲,这需要遵循电影作为一个知识产业的规律。”

电影节上,许多媒体认为中国和西藏是两回事。罗拉他们的回应简单而明确:在中国,藏区不仅仅西藏有,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和中国的其他五十五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如果对于西藏的文化有什么疑问,希望你们在首映的时候从电影里面找到答案,因为很多东西根本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罗拉这样告诉外国记者。

能够通过它和整个世界沟通,把真实的东西呈现给世界。我们有一种不辱使命的感觉,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家对创作的感觉。罗拉说,这是自己在开罗的全部感受。

罗拉说,电影拍摄完成之后收到很多电影节进行交流和展映的邀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通个中国电影,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西藏。

初访香格里拉,她泪流满面

浓郁的宗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信任……罗拉的足迹,遍及香格里拉的许多地方,她说,种种精神层面的感受让人觉得更为纯粹。“第一次去香格里拉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泪流满面,我当时觉得我和藏传佛教有某种渊源。”罗拉出生于新疆博尔塔拉,父母因为喜爱贺敬之的诗歌《西去列车的窗口》而到新疆寻找梦想。“我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对于中国西部有一种天然的感情。”

“云南、西藏、新疆,这些地方都是我未来要表现的。我要用我们的力量让世界明白,中国的心是怎样的博大、包容和善意。所以我的下一部片子有一个主题,就是整个世界在纷乱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东西能够走入世界。那就是香格里拉。”

罗拉说,在国际电影节进行文化交流时,自己有时忽然会有一些想法,比如说,作为中国整体上应该具有文化的品牌,这一品牌可以包括若干个小品牌。作为品牌之一香格里拉,与汉族文化有紧密的关联。

藏传佛教是香格里拉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藏传佛教的修习者,罗拉说,藏传佛教作为这种神秘的文化,是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潮和文化品牌。它帮助打开人的智慧,让人们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更客观的看待世界,更加关爱别人。罗拉说,宗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如果未来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把宗教思维以一定方式植入创作中,有利于实现和世界的更好沟通。

找寻生命中最亮丽的价值

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的一席话,让罗拉非常赞同。以香格里拉命名,使得迪庆通过成熟、全世界都了解的香格里拉品牌,在城市和世界之间设置了某种关联。“作为一个文化人,或者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我很赞赏,觉得从整个城市品牌的打造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作为。”

罗拉说,“高端定位的香格里拉,给当地财政收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我钦佩。”

罗拉说,就像西方需要乌托邦、东方需要桃花源一样,香格里拉之美是当下人的需求。香格里拉的宗教气氛和当地的景色一起,慢慢消除了人们因经济产生的恐慌心理。“我们希望能够为世界提供这样一个精神家园,它不一定在香格里拉,它在每个人的心中。”

“如果文化做到这样,那是我们生命中的最亮丽的一种价值,它比投资回收更令人感到快乐。”罗拉说,片中年轻的母亲在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内心最觉得安宁的世界,真正的香格里拉。

据介绍,影片已于今年2月在台湾公映。罗拉说,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很多人跑到香格里拉去旅游。

“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在埃及的一个发布会上,迪庆外宣办主任洛桑让罗拉记忆犹新。“他当时讲,香格里拉是云南的香格里拉,是中国的香格里拉,也是世界的香格里拉,我觉得太酷了。”

“西方人有时对藏族的理解很偏激,对我们来说是个最大的机会。电影是个很好的传播手段,我们可以去世界各地展映,以客观的、令人感动的方式把世界上人们最关注的东西,最能触动人们内心的情感的最善最美的东西展示出来。”

罗拉说,达赖一个人忽悠不了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包括网络、电影、图书、戏剧在内的跨媒体组合,展示真正的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我们不能期望一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罗拉说,电影作为世界通用的传播渠道之一,如果找到了好的切入点,就能通过对普通观众的内心震撼和感染,实现与西方之间的自然而包容的对话,带动更多的西方人从容地、客观地了解中国。

罗拉说,所以我觉得,把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大的战略提升到一种高度上,然后呢,让人们因为这种文化,这个东方的价值标准而骄傲,面对世界的时候从容,有一个好的姿态,这是需要文化来做的。

“我不一定一下子做到什么,但我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就能影响到周围的人,包括我接触到的每一个西方人。”

“我会用我最大的激情和热情,让世界看到我们这一拨年轻人,是用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宗教和自己的文明,然后如何和世界去对话。我还觉得,藏区的文化不仅给西方要看,中国人也要了解自己的这一部分,也要有一种相亲相爱的感觉。”罗拉最后说。

影片《这儿是香格里拉》总制片人罗拉自叙:

历时八年时间,致力于通过电影打造城市品牌。目前已经打造了两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青年电影品牌项目: 2002年同中影集团共同合作的“中国青年导演新电影工程”,2005年同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的“中国新电影 云南影响”电影品牌,推出了一批年轻的电影产业人才。

2006年,当选为全球领先娱乐商业周刊《综艺》(Variety)杂志(中国版)评选的年度“中国娱乐传媒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二十位杰出女性”。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665阅读 14 编辑:琴心剑胆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