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西微萨:智慧的阿错老师

南开大学新闻网 张国 2006-06-08发布

—— 文/张国

虽然在川藏地区,他的传奇经历早已广为人知,但"阿错"这个名字引起南开师生的关注,还是在最近。今年夏天,国际中国语言学会揭晓本年度"青年学者奖"和"桥本万太郎汉语历史音韵学奖",35岁的南开大学文学院藏族教师意西微萨·阿错独揽这两项殊荣,一夜之间成为学界热点人物。 意西微萨·阿错是谁?这个略显拗口的名字开始进入众人的视野。在西南村一片草坪上,阿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原来,"意西微萨"和"阿错"都是名字,前者是活佛所赐,后者是父母所取。由于曾经在寺院里做泥塑佛像,阿错得以请雍忠登比降措活佛(已故甘孜藏族自治州佛协副主席)取艺名"意西微萨",其寓意为"智慧光明"。父母给他取的名字是"泽仁彭错",简称"阿错",意为"长生如意"。 学生们简称的"阿错老师"讲汉语很地道,如果不是那两撇不常见的小胡子和一头卷发,你一定当他是个普通的汉人。

徒步赶考2600公里

阿错1969年出生于著名的《康定情歌》诞生地附近——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1998年考入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攻读哲学硕士,2000年考取南开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博士,2003年留校任教。从一名藏族少年,到中国第一位藏族语言学博士和南开大学培养的第一位藏族博士,他的求学之路充满戏剧般的曲折。 阿错自幼天分很高,又刻苦好学,五岁进入父亲开办的小学,六、七岁时即能绘声绘色地为村民们讲故事。1982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康定师范学校,4年后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教书——那里至今没有通公路。阿错在小学任教8年,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每次去康定参加自学考试,他都要"步行4天,再坐1天拖拉机,然后乘1天汽车",一个来回大约10天左右。有当地媒体用《阿错徒步赶考2600公里》为题报道他,在四川引起轰动。l998年,他跨专业报考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3个专业游刃有余

跨越汉语言文学、哲学和语言学3个专业,在每一个领域,阿错都游刃有余。语言学深奥而生僻,被视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从事和理解的学问,其研究方法更接近自然科学,因此被称作"文科中的理科"。语言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重要分支。在攻读哲学硕士学位期间,阿错由哲学而语言哲学,由语言哲学而语言学,渐渐对语言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自学《音韵学》、《历史语言学》等语言学课程,还自学了古今汉语词汇、语法和方言方面的知识。等到毕业,他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哲学硕士学业,还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两个不同学科均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 2000年,阿错提前取得硕士学位。在当年数百名毕业研究生中,只有3人提前毕业,而阿错是其中唯一的文科生。同年,他报考了南开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博士研究生。该年度报考这一专业的20余名考生大都是有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只有阿错是应届硕士研究生,也是唯一跨专业报考的考生。最终他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

"在南开生活得很温暖"

来到南开之后,作为藏族学生,阿错受到了"优待":"学校对我很关心。例如,我的宿舍是单人间,跟别人不一样。我和家属的生活受到许多照顾,凡是领导遇见我,总要问一句'你孩子最近怎么样?'。我们在南开生活得很温暖。"阿错说,他的生活非常紧张,"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他师从于我国著名语言学教授曾晓渝,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为研究方向。期间,他首次发现和报道了分布于四川境内的一种十分特殊的藏汉混合语--倒话,又深入青海调查了另外一种藏汉混合语--五屯话。在博士论文中,他便利用倒话、五屯话等材料,研究混合语特别是藏汉混合语形成的社会机制和语言结构机制。根据这篇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语言深度接触机制与藏汉语言类型差异问题》,一举囊括国际中国语言学会2004年度"青年学者奖"和"桥本万太郎汉语历史音韵学奖"。这对青年学者而言,是两项极高的荣誉。 而阿错表示:"能够同时拿到这两个奖,对我是很大的鼓舞。获奖之前,我在导师和文学院很多教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好像能够看到一些新现象,但还不是很有把握。这两个奖让我继续研究的劲头更大,也更有信心了。"而南开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严谨的校风和学风。"南开的风气从老师、同学们身上都可以看出来。南开并不张扬,而是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我对这个感触很深。"他给文学院学生开设《现代汉语》、《社会语言学》、《音韵语言学》等课程。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情景:面对 40余人,心里很是紧张,因为"南开的学生都很厉害"。

"我是个不错的木匠"

采访中,身旁竹笼里的一只蛐蛐不时鸣唱,提示着主人的广博爱好。"我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木匠,"阿错笑道。在浓郁的藏族文化氛围中长大,阿错继承了祖辈的多才多艺:他是熟练的木匠,也是老道的石匠,9岁时就成了小裁缝,为邻居裁剪服装,也曾跟着民间师傅为寺庙制作泥塑佛像……在藏族农牧区,这些都是维持生计的手艺。 阿错能作曲,弹得一手好吉它和钢琴。在《四川文学》、《西藏文学》等杂志发表过一些中短篇小说,19岁时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1994年,他调进县委从事宣传工作,开始涉足电视新闻领域,独立承担采访、摄影、撰文与后期编辑工作,不但采写了大量新闻报道,还制作出极富特色的电视专题片。 采访中,阿错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藏族绘画,以及到藏族聚居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那个到处都是书本的房间有些杂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醉心藏族文化的普通男生宿舍。他说,很想在南开设一门藏语课,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文化。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435阅读 21 编辑:华锐·索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