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记忆——访藏族学者、兰州大学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宗喀·漾正冈布

甘肃日报 张琳 2005-09-05发布

宗咯·漾正冈布

2005年的正月。清晨,沉浸在新年喜庆气氛里的青海省湟中县却西德哇村苏醒了。经过了一场彻夜的大雪,这个村子现在银装素裹,安详而含蓄。洁白的雪地上出现了一些村民,他们手执木锨,大扫掃,开始清扫厚厚的积雪。

当被雪水滋润的土地大片显露出来的时候,却西德哇村热闹起来了、生动起来了……令全村及周边村庄的男女老少们心潮澎湃的"阿米嘉顶之韵"传统村运会开始了!

前来参加这次村运会的在第一天就有5万人之多。而深深吸引了如此众多牧民的,只是老人们在童年时曾经玩过的、留有模糊记忆的藏族传统游戏和处在恢复阶段的一些当地古老歌舞。

沸腾的却西德哇村

湟中县的却西德哇村地处阿米嘉顶雪山脚下,村民以藏族为主,世居汉、回等民族同胞。村民们认为,是阿米嘉顶山的雪水和山周围的土地养育了他们,所以将这次村运会命名为"阿米嘉顶之韵"。而在这次村运会中,最忙碌的身影便是从这个村子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宗喀·漾正冈布。

喝着阿米嘉顶雪水长大的宗喀·漾正冈布,曾获文学学士(1985)历史学硕士(1988)医学博士(1995),在印第安那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欧亚腹地的民族与文明及比较历史语言学,1999-2003)等。1998年起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中部欧亚研究系和人类学系任客座教授、研究员等。现还受聘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民族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在兰大讲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世界民族文化专题》及《欧亚腹地的民族和他们的文明》等。

2003年底,宗喀自美国回乡探亲,他看到却西德哇村的文化娱乐生活十分贫乏,村民们整天聚在一起喝酒、抽烟、打麻将、赌博,甚至借酒醉寻衅滋事。这让宗喀格外痛心,他记忆中的村子可不是这个样子!他朦胧地回想起,小时候曾经玩过一些用石头、木棍为道具的游戏,可是现在为什么都不见了踪影?如果大家在农闲之时都来玩这些游戏,还会空虚无聊到靠喝酒赌博来打发时光吗?而且,宗喀知道: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游戏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民俗和文化价值。于是他想组织一次以传统体育游戏和歌舞为主要项目的村运会,籍此丰富村民的生活,并寻找一些已经和正在丢失的民族传统。

"这件事开始太困难了,有不少村民认为这些古老的游戏太落后,玩给别人看真是丢丑,所以一点儿也不积极。"宗喀说。

宗喀动员了小学校长、村长等几个在村里有影响的人,并利用亲朋好友等各种关系,挨家挨户去做说服工作。可是,如果跟村民们讲这些古老的游戏中所蕴含的民俗和文化价值,是很难被理解和接受的,于是他们向村民们例举举办村运会的一些实际好处。比如除了有利于身体健康之外,由于当地一些男子娶不到媳妇,而通过村运会可以提高村子的名气,就会有姑娘愿意嫁过来。另外,村子的名气大了,也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方便等等,并向村民允诺所需费用都由宗喀自己负责。又专门训练了几个人拿着请柬到处去做宣传。宗喀还将一些熟人请到家里来款待,希望他们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给予配合;让以前的老同学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学跳舞;向村民们赠送自己从美国带回来的小礼物,甚至给遇到的一些村民每人送一个美元做纪念,因为这里的村民还没有见过美元呢……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宗喀还设了奖,凡是参加的,人人都有奖。

搜集整理游戏项目的难度非常大,老年人因为在童年时候曾经从这些游戏中得到过快乐,所以经过宗喀他们苦口婆心的动员,不少老年人表示愿意参加,但是几十年不玩都忘记了,他们答应一边回忆那些古老的游戏,一边教给年轻人;但绝大部分年轻人却完全不感兴趣,他们说,如果要办运动会,必须有篮球比赛。于是,2004年的第一届运动会,传统游戏项目中就夹杂着现代的篮球比赛,而上了年纪的人则成为运动会上的"主力队员"。村里的一位老太太,会跳一种古老且已失传的藏舞。宗喀听说后几次登门求教,但是老太太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最后宗喀又找到自己的舅舅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辗转委托那位老太太的女婿要不惜一切去说服自己的丈母娘,并答应来回都用出租车接送,还要给礼物。在各种"压力"之下,老太太终于松口了。

除了古老的体育游戏,宗喀还提倡村民们在活动中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而特别要求工作人员和自己的亲戚必须要穿传统服饰。和对那些古老游戏的认识一样,许多村民也认为这些传统的服饰太土太落后,西装才是时髦的,所以大都不愿意穿。

"朵决"(抱石抱碌蝳)

荡起高高的"江塔"(秋千)

在宗喀童年时候,村民们都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到七十年代末就不大穿了,现在妇女们只有在婚丧嫁娶时才会穿上传统服饰,而男人们这几十年来就更是不穿民族服饰了,他们的衣饰都用来派盖粮食的用场了。所以妇女们一般都有,男人们去借,给小孩子就要买了。宗喀会化100多元钱将藏服买回来,再以几十元的价格卖给需要买也买得起的村民。有些村民实在借不到藏服,而家里又非常困难,那么就戴一顶藏帽也可以。但是,一些藏族人连藏族的服饰也不会穿了,特别是年轻人和孩子们,宗喀就组织人专门教他们如何穿藏族服饰。穿藏服是一件很复杂很讲究的事儿,褶怎么打、穗怎么摆、带怎么系,都有严格规则,穿不好不但不好看,走路也非常不方便……会上,宗喀和几个专职工作人员就在场子里转着看,谁的服饰漂亮、有特色。 其中,有一位70多岁的汉族老太太裹着小脚、穿着过去年代里的那种布衫子来参加秋千比赛。秋千,她已打不上去了,但宗喀还是建议因她的服饰给了她特别奖。

"听母亲说,在她们年轻时候,妇女们穿着漂亮的藏族服饰荡高杆秋千,长长的袍子和发饰飘来飘去,那种传来的笑声……真的是太美了啊!"宗喀说,神情中有无限的神往。

在饮食上,宗喀也主张以煮土豆、荨麻等当地传统的食物招待客人,特别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名为"哲色"的食物,由黄油、蕨麻、葡萄及米等混和在一起,自取自吃,花钱不多,但是客人们感到很新鲜很有特色。

事儿真是太多了,连最微小的细节都得操心到,否则就会出麻烦。比如说来宾席的摆放,因为宗喀没有叮嘱到,结果工作人员将桌子都连在一起放置,这样一来坐在来宾席的人进出就很不方便。宗喀又让人重新摆放,将每两个桌子之间留出空档。

这一次,宗喀在却西德哇村住了一个多月,改变了他原先的旅行计划。他以父母和弟弟的家为办公室,每天都要和工作人员讨论,处理事务到清晨,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顾不上吃饭,也不感觉到饿……村运会结束之后他大病一场,持续了半个多月。

今年正月,宗喀又组织举办了第二届村运会,这一次难度相对减小,村干部们通过去年的村运会都认识到了开展传统村运会给村里带来的包括声誉在内的种种益处,所以很积极、很配合。而在第一届中用以吸引村民参与的亮点项目篮球这次没有再被村民们要求要必须进行;"冈朵"在第一届村运会时采用了"记分制"这样的现代方式,到第二届时彻底回归到传统方式……

丰富多彩的传统游戏项目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个盛大的聚会,有的离却西德哇村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冒着零下25度的严寒风雪,凌晨4点多就出发,抵达时已到中午;也有经宗喀的邀请从北京和西宁市等赶来的……看着场上村民们活跃的身影,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宗喀感到很幸福,特别是自己60多岁的母亲、舅母和婶婶等也在舞蹈队伍之中,这更让他感慨不已--事实上,在村运会中,上了年纪的人正是运动会的主力。村运会无论从活动的内容到饮食、服饰等都采用传统的方式。

却西德哇村是藏族占大多数的村子,而这些游戏大部分也都是从藏族传统的马背、游牧生活中演化而来的。石头、木棍、牛羊毛绳,甚至羊粪蛋,都是游戏的道具,游戏过程也令人联想起藏族久远的生活岁月。

游戏中,有一个叫"井井康"的,是模拟草原上两个不期而遇的牧羊人,他们有节奏的互相击打牧羊棍,击打的节奏仿佛马蹄奔腾的声音,"井井康"不仅斗智,口中还要唱词不断,生动地再现了藏民族的畜牧生活;

"丢嘎尔"则更为有趣,一个人在泉水中丢燕麦炒面疙瘩,另一个人伏身水边直接用嘴从水中取食炒面,这是牧民们在野外劳作吃午餐时,边吃边斗的一种游戏形式;

角逐气力的"朵决",以碾压谷物的碌碡为游戏用具;

还有藏式拔河"朗秀",俗称"拉巴牛",是妇女们喜欢的娱乐项目,两名妇女各执绳索一头,互相背向使力,与背水姿势如出一撤,表现了背水的艰辛与乐趣;

球类项目"冈里",俗称"打毛蛋",是近现代橡胶球传来之前当地的主要球类运动。"冈里"是用羊毛缠绕的拳头大小的小球,球心可以加鸡毛,以增加弹性。两人以上进行比赛,动作从简到难,用做过腿、360度转身等方法拍打冈里,完成规定动作者为胜。六七个冈里还可以几十人一起玩。

而藏族传统棋类游戏"九",已整理出五种之多。只需在地上划出棋盘,以树枝、石子或羊粪蛋充当棋子,就可以进行游戏了。同源于西方的扑克牌一样,它们的玩法和游戏规则却灵活多变,同时更具优势的是,它的道具可以就地取材,而不必随身携带;

游戏"热则",俗称"打羊窝",是一种用干羊粪蛋在坑窝里击打的游戏,游戏者不仅要准确地掌握击打的方向、角度以及力度,还要猜测坑窝里和散落在周围羊粪蛋数目的单双。宗喀说,"热则"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有着复杂的游戏规则,它是一种考验人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数理运算的益智游戏。

目前,却西德哇村的村运会已有30多种游戏项目。村里的老人回忆,它们中有的为一定范围所特有,而更多的则是曾经流传于整个青藏高原。对于"玩传统游戏好不好",村委会主任马启祥有自己质朴的看法,他说,上世纪50年代以前,村民们还经常在闲睱时聚在一起玩这些游戏,而且那时候大家都很团结,心情平和;后来,麻将、扑克、篮球等娱乐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体育游戏,村里人的脾气仿佛也变坏了,邻里之间常为鸡毛蒜皮的事而大动肝火,生活的环境也变差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但不会玩,连名字可能都没有听说过。

宗喀说,虽然不能将现实中的弊端都归咎于传统游戏的丧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健康的游戏除了强身健体的功能外,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情商",在游戏中创建的协作情谊,肯定会延续到游戏之外,这会对人们的日常言行和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都有积极意义。传统游戏是一个民族对于过去生活历史片断的记忆,它打上了民族文化的深刻烙印,其意义已经超出娱乐健身的简单意义。

令人心驰神往的藏族文化

偶尔地,宗喀也会想,为了这个村运会,太忙太累了,自己还要投入那么多资金,连村运会工作人员在运动会开始前一个月打电话的费用,也有人来找他"报销"……但他自己每次回乡或外出却总是搭班车,他的弟弟和有些亲戚开玩笑说,你干嘛不用这些钱自己买辆车享受或去周游世界呢?

"是啊?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呢?但是想想,人活着总得尽可能多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宗喀说。"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贫乏,但是生活里有娱乐、有笑声,现在很多人比过去有多得多的财富,但生活里的许多乐趣反而丧失了……"他看到村民们从这两届村运会中得到了巨大的快乐--是的,许多人都在期待这个盛大的聚会。2004年夏天,家乡的人告诉宗喀,那里的一些年轻女孩在夏天的时候已经开始悉心地缝制漂亮的传统服饰,为下一次的村运会做准备。这让宗喀十分感动,也很受鼓舞,"姑娘们都希望在这个聚会中展示各自美丽的服饰,也展示她们自己本身的美丽!"他说。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宗喀从家乡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传统文化遗产正在急速流失,这让他感到心急如焚,无比沉重--自己的村庄就是藏族文化的缩影。

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藏民们的生产工具大多用木头、石头、皮、毛、草等做成,无塑料、玻璃与化学制品。让他记忆最深的是榨油房,榨油的用具都以木头制成,压油杆末端坠以轻重不同的石头,挤油的部分用马兰花的叶子缠裹。"想想看,这有多美、多高雅啊!"宗喀给记者展示一幅由他家乡的一位画家上世纪70年代留下的一幅非常漂亮的名叫《榨油坊》的油彩画,忍不住一再赞叹。他在童年时候就跟父亲去过这种榨油房,现在还朦朦胧胧地记得用这种方法榨出来的油的那种好味道,"真是特--别香!"但是这种榨油房在上世纪80年代彻底消失了,只能在画家的画中才得以一见。宗喀想恢复这种榨油房,将它作为他正在筹划中的传统乡村博物馆的重要一部分,使之成为当地藏民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让来这儿旅游的人观赏,还可以购买榨出的油。还有记忆中的水磨也非常美,小时候晚上睡觉时听到流水推动轮子的声音,还有青蛙的叫声,月光撒下来,照着这一切……

妙趣横生的"井井康"

大学校园兴起"冈朵"热

他说有数千年历史的大轮木车原本是欧亚大陆与传统的美洲和大洋州"无轮"文化相区别的一大文化特色之一,也曾在藏族人的生活中发挥过很多作用。在宗喀小的时候,人家娶媳妇都是用这种大轮木车的,是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拖拉机等机动车兴起,大轮木车开始消失--村民们都将它当柴禾烧了。

过去岁月里的生活让宗喀感受到藏民农牧民的朴实、忠厚、诚信、虔诚、友善、热情与智慧。据说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时,很多人宁可饿死也不会去偷、去抢,但是现在却有一些村民将自己的利益看的很重要,有的可以说是成了金钱的奴隶;那时候,小孩子打架只是相互用拳头打拳头,也就是"碰拳",感到疼的一方即败。

但是现在打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不但用拳击对方的面部,打倒了还要用脚在脸上踩……过去藏民们结婚是以热闹为主,吃得相对简单,人们聚在一起跳舞唱歌,还有类似于傣族"泼水节"的内容,大冬天也如此,所以娶亲的人来时都要穿皮袄,到泼水时就翻过来穿……现在这种方式没有了,婚礼上以吃为主要内容,关注的是吃的档次和酒的价格。还有啊,那时候自然环境非常好,湿地很多,门前的溪水可以随便喝,可现在不能喝了,都被污染了,妇女们背水的美妙情景在整个藏区都见不到;湿地也被开成地种了,树林、草地都越来越少, 山上因为有人挖药卖钱,挖得坑坑洼洼。许多地方,包括他的家乡连麻雀也在六年前彻底消失了……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有些变化无所谓好坏,有些变化则是美的消失。外来文化,尤其是城市垃圾文化的侵入往往破坏了藏族文化中许多优秀的部分。

藏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世界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敬畏大自然是藏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观念,人只是自然界整个生物链中的一环。宗喀说,"现在青海湖的生态危急,黄河,长江上游的生态危急,是当地藏族传统生态文化遭到毁坏而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 如果按照藏族文化的传统方式来对待青海湖,青海湖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青海湖是藏族最主要的神湖之一,她的一草一石,一鸟一鱼传统上都受到人和"神"的呵护。几千年以来,她是人们礼敬和膜拜的中心之一,哪里是任人"开发"和攫取的地方?"

宗喀名列某些中国有影响的民间环保组织的"著名环保人士"名录中。90年代初中期,他曾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保护包括藏羚羊,盘羊和黄羊在内的野生动物等问题,但从有关主管部门得到的回答是这些野生动物与牛羊等家畜争夺草山,"该杀"。藏羚羊等成百上千地被杀,只是为了要剥它们的一张皮。他说,那时人们旅行到这些生灵栖息的地区不难看到,有的小羊还在刚包了皮的母羊身上吃奶......

宗喀赞叹藏族舞蹈之精彩,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舞蹈传统相媲美。舞蹈是藏民传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藏区某些地区,至今全民皆舞,有藏民"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说法,而非后天练得。大学时宗喀学中文,正是在观看了几场高品质的藏族的歌舞剧演出之后,那绕梁三日的藏族音乐和舞姿将他引向藏学研究,毕业后读了历史学的硕士,专攻藏族古代史。

2004年5月,和湟中县教育局等合作,宗喀在湟中县发起以弘扬藏族歌舞为宗旨的宗喀艺术节,从外地和本地邀请、组织演出队,演出节目他一个一个地选,只选演员、节目就用了一个多月。一些村民被邀请来,和省上县上的领导一同坐在贵宾席上观看演出,他们非常感动。并在艺术节期间举办了当地藏族特有的唐卡、堆绣和铜器及农民画展览。活动中的许多费用由他出,小到请柬、挂牌,大到整个组织、协调、策划都是他负责,几乎整天都在说话,舌头也说肿了……

藏族医学也非常出色,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完整理论和系统治疗实践的伟大医学体系之一,其价值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受佛教影响,藏医医德非常好,在现存世界医学体系中显得特别突出。藏医要求一个医生对待病人就如自己的父母一般。没钱的人来看病,一个真正的藏医医生也会为他诊断并施药。

宗喀本人于1991-1995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读博士期间曾到印度新德里大学、南印度、尼泊尔,锡金,印巴克什米尔等地区游学。他的博士论文是《公元10世纪以前的藏医学研究》。他还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5-1999),印第安那大学欧亚研究系访问副教授(1999.8-2002.8),印第安那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 (2001,8-2003.3),美国政府合同公司McNEIL Technologies, Inc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高级顾问(2001-2003), 美国加州州立汉伯大学(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地理学系与宗教研究系2004年联合西藏研究项目特聘专家等。

因为藏族文化所具有的珍贵和独特价值,可以令全人类获益,她的流失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她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优秀遗产。

他说,要拯救与弘扬的应该是所有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只是狭獈地保护藏族文化。自己现在之所以致力于藏族文化的复活,是因为他自己比较熟悉这个领域,保护工作做起来会方便一些,如果他是一个撒拉族或是一个生活在撒拉地区的人士,他也会特别致力于保护撒拉族文化。

要保护传统的藏族文化,同时也提倡吸收其它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之处。比如宗喀认为藏族歌舞可以吸收蒙古和西方歌舞中的一些元素,再加以创新,形成新形式新风格。但是宗喀说,就以目前自己了解到的情形来看,首要的问题是拯救和保存,否则谈创新就没有基础。宗喀希望,他不久能和人合作创办一个藏语儿童合唱团,相信这个合唱团可以为保护藏语和发展藏族音乐做出特殊贡献。

"冈朵" 在大学找到一个"家"

在2005年的却西德哇村村运会现场,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毕研洁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惹眼,他一会儿用摄像机拍摄游戏过程,一会儿又找几位老人询问游戏的玩法--毕研洁被宗喀特邀专程来参加村运会并收集"冈朵"游戏玩法的。

他们于2004年底相识。第一次见面,宗喀就极力推荐sPolo(马球)、"冈朵"等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并询问将"冈朵"等引入兰州大学体育教学等的可能性。在这之前,宗喀说他找过青海的两所主要大学和数所中小学的校长和有关主管,也找过某省的体育局长、教育厅长,甚至某些省部级领导。虽然官员们都说传统很重要,有的人还知道中国政府不久前签署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进行保护,但谈到具体的项目的落实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冈朵"是其中一种极具特色的体育游戏,它集健身、娱乐、协同于一体,很受当地藏民欢迎。据宗喀考证,"冈朵"是藏族民间体育游戏中最古老、优美的项目之一,东起中国青藏高原,西至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藏裔中都流传着这种古老的游戏,她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回来之后,毕研洁向兰州大学申报了一个新的课题项目--将藏族传统游戏"冈朵"在基本保持原有风格特点与借鉴现代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大学生的体育课堂,并通过大学生的试验,进而向中学和小学推广。

"冈朵"所用器械非常简单,选择大小适中的扁形石头(能够放在脚面上,便于夹在两脚中间)数块,再选一块能够立起来大一些的石板,然后圈定游戏区域就可以玩了。游戏可以2人至10多人同时进行(以选定的大块石头的数量决定几人同时进行),大石块是被击打的目标,此游戏共有10个基本步骤,目的是要击中目标,使石块击中石块时发出响声,击中者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最终取得胜利。

3月14日,兰州大学已将"冈朵"列为体育课上的正式教学内容,正式走进兰州大学的体育课堂,而所用道具也由石块转变为木制教具。

毕研洁说,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引导青少年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兴趣,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娱乐是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的起因和成长的支点之一。在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快捷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沉重的学习压力使人的神经高度紧张。以娱乐性较强的民族传统体育调节生活,可激发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宣泄的效果。而实践也证明,这一项目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兰州大学一年级5次体能课上进行教学试点的调查统计:2004级12个班(7个理科,5个文科班)共420名男女学生中,有405人喜欢,其中平时不爱运动的50名学生中有40人喜欢该项目。另外,游戏最终获胜方对失败方的"惩罚"很独特,在双人加速奔跑的途中寻找快乐……深受学生喜爱。"冈朵"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行为,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一旦参与者由兴趣转为爱好,特别是享乐的需求出现,那么游戏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还有许多环节需要我们去完善。"毕研洁说。

"冈朵"在兰州大学体育课上的推广,使藏族古老体育游戏找到了一个新家,让宗喀感到欣慰, 发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有可能生存的另一块土壤,看到了传统游戏得以弘扬发展的另一线希望。

将民族体育项目引进兰大课堂是一条途径。另一方面,经宗喀的建议和努力,兰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于今年3月17日开设了藏语课,5名留学生和近20名历史文化学院及其他学院的研究生选了该课。而维吾尔语课的开设正在筹备阶段,蒙古语和撒拉语的开设也在考虑之中。

宗喀认为,民族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民族文化本身,是最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首先要从语言开始,然后才有真正的民俗和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弘扬。

建立美好的村庄模式

在却西德哇村举办的两届村运会期间,村民们总能闻到烧牛粪的味道,这气味很清香,也很亲切,让他们体验到一种过去的生活氛围。而这也是宗喀所提倡的--村运会上,无论是烧茶煮饭还是取暖,都要尽量烧牛粪而不烧煤,因为牛粪对环境的危害要比煤小多了。

那些天还禁止吸烟,无论是本村人还是自远方来的客人,都不能在公共场合抽烟。然而平日村子里的男人们可几乎是百分之百抽烟的,所以即便不被允许,有人忍不住也会偶尔抽上一支,不过碰上宗喀或专管禁烟的工作人员的时候就赶快掐灭,不好意思抽了。村运会之后,原来人们见面相互敬烟的习惯在村子不大盛行了。有些人发现在村运会期间没有抽烟日子也是可以过的,以后便也慢慢自觉地不抽烟了的也大有人在。

村运会期间也是禁酒的,但是为了恢复和保护当地的传统酿酒技术,去年的村运会上根据一些老年人的回忆,还用传统工艺酿出了20公斤酒,只是没有让大家喝,而是将它保存起来。过去几十年人们总是买酒喝,已没有人操持这项技术了,差不多失传了。

村运会期间也提倡分餐制,虽然大家一时还很不习惯。

所以,不止是传统的体育游戏,凡有益的、有特色的传统项目都寄望于在这个盛大的聚会中复活,并将一些不良风气与习惯剔除。

同时村运会期间还有传统的手工艺和生产、生活用具展览。

传统、 自然、 环保 、自豪 和友爱是村运会的主题。

去年正月初十一,天空中大雪纷飞,村民们尽管冻僵了手脚,但是仍然兴致勃勃地围在场地上,进行有关却西德哇地区生态环境知识的问答、演讲和辩论。村庄里消失的麻雀、啼叫子和青蛙,地里头消失的灰蜘蛛,庄廓里消失的大树,正在遭受破坏的扎垡滩湿地,化学杀虫剂给农作物、动物以及村民们带来的种种危害……一下子成了村民们热切关注的话题。

在村运会期间,宗喀要求大家在活动结束后拣拾塑料袋等废弃物。起初,村民们打算烧毁这些收集起来的垃圾,但是被宗喀阻止了,他动员大家将这些垃圾埋在了土里。

去年,村里成立了民间的环保小组,今年成为村支部书记参与的正式的环保组织,宗喀和在西宁的另一位教授任顾问,村里有人砍树、挖沙、打猎等都要进行干涉。

宗喀打算再组织几届村运会之后,让村民们自己办,他只想办法解决经费问题。而村运会只是一个载体,实际上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者可以称为一所学校,要将其作用延伸到藏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村庄模式,将被时间和外来文化侵蚀的藏族文化之精髓在藏民的心灵深处复活,在藏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复活,并将它熠熠的光芒普照于所有的人们……

令人心驰神往的藏族文化

偶尔地,宗喀也会想,为了这个村运会,太忙太累了,自己还要投入那么多资金,连村运会工作人员在运动会开始前一个月打电话的费用,也有人来找他"报销"……但他自己每次回乡或外出却总是搭班车,他的弟弟和有些亲戚开玩笑说,你干嘛不用这些钱自己买辆车享受或去周游世界呢?

"是啊?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呢?但是想想,人活着总得尽可能多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宗喀说。"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贫乏,但是生活里有娱乐、有笑声,现在很多人比过去有多得多的财富,但生活里的许多乐趣反而丧失了……"他看到村民们从这两届村运会中得到了巨大的快乐--是的,许多人都在期待这个盛大的聚会。2004年夏天,家乡的人告诉宗喀,那里的一些年轻女孩在夏天的时候已经开始悉心地缝制漂亮的传统服饰,为下一次的村运会做准备。这让宗喀十分感动,也很受鼓舞,"姑娘们都希望在这个聚会中展示各自美丽的服饰,也展示她们自己本身的美丽!"他说。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宗喀从家乡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传统文化遗产正在急速流失,这让他感到心急如焚,无比沉重--自己的村庄就是藏族文化的缩影。

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藏民们的生产工具大多用木头、石头、皮、毛、草等做成,无塑料、玻璃与化学制品。让他记忆最深的是榨油房,榨油的用具都以木头制成,压油杆末端坠以轻重不同的石头,挤油的部分用马兰花的叶子缠裹。"想想看,这有多美、多高雅啊!"宗喀给记者展示一幅由他家乡的一位画家上世纪70年代留下的一幅非常漂亮的名叫《榨油坊》的油彩画,忍不住一再赞叹。他在童年时候就跟父亲去过这种榨油房,现在还朦朦胧胧地记得用这种方法榨出来的油的那种好味道,"真是特--别香!"但是这种榨油房在上世纪80年代彻底消失了,只能在画家的画中才得以一见。宗喀想恢复这种榨油房,将它作为他正在筹划中的传统乡村博物馆的重要一部分,使之成为当地藏民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让来这儿旅游的人观赏,还可以购买榨出的油。还有记忆中的水磨也非常美,小时候晚上睡觉时听到流水推动轮子的声音,还有青蛙的叫声,月光撒下来,照着这一切……

妙趣横生的"井井康"

大学校园兴起"冈朵"热

他说有数千年历史的大轮木车原本是欧亚大陆与传统的美洲和大洋州"无轮"文化相区别的一大文化特色之一,也曾在藏族人的生活中发挥过很多作用。在宗喀小的时候,人家娶媳妇都是用这种大轮木车的,是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拖拉机等机动车兴起,大轮木车开始消失--村民们都将它当柴禾烧了。

过去岁月里的生活让宗喀感受到藏民农牧民的朴实、忠厚、诚信、虔诚、友善、热情与智慧。据说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时,很多人宁可饿死也不会去偷、去抢,但是现在却有一些村民将自己的利益看的很重要,有的可以说是成了金钱的奴隶;那时候,小孩子打架只是相互用拳头打拳头,也就是"碰拳",感到疼的一方即败。

但是现在打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不但用拳击对方的面部,打倒了还要用脚在脸上踩……过去藏民们结婚是以热闹为主,吃得相对简单,人们聚在一起跳舞唱歌,还有类似于傣族"泼水节"的内容,大冬天也如此,所以娶亲的人来时都要穿皮袄,到泼水时就翻过来穿……现在这种方式没有了,婚礼上以吃为主要内容,关注的是吃的档次和酒的价格。还有啊,那时候自然环境非常好,湿地很多,门前的溪水可以随便喝,可现在不能喝了,都被污染了,妇女们背水的美妙情景在整个藏区都见不到;湿地也被开成地种了,树林、草地都越来越少, 山上因为有人挖药卖钱,挖得坑坑洼洼。许多地方,包括他的家乡连麻雀也在六年前彻底消失了……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有些变化无所谓好坏,有些变化则是美的消失。外来文化,尤其是城市垃圾文化的侵入往往破坏了藏族文化中许多优秀的部分。

藏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世界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敬畏大自然是藏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观念,人只是自然界整个生物链中的一环。宗喀说,"现在青海湖的生态危急,黄河,长江上游的生态危急,是当地藏族传统生态文化遭到毁坏而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 如果按照藏族文化的传统方式来对待青海湖,青海湖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青海湖是藏族最主要的神湖之一,她的一草一石,一鸟一鱼传统上都受到人和"神"的呵护。几千年以来,她是人们礼敬和膜拜的中心之一,哪里是任人"开发"和攫取的地方?"

宗喀名列某些中国有影响的民间环保组织的"著名环保人士"名录中。90年代初中期,他曾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保护包括藏羚羊,盘羊和黄羊在内的野生动物等问题,但从有关主管部门得到的回答是这些野生动物与牛羊等家畜争夺草山,"该杀"。藏羚羊等成百上千地被杀,只是为了要剥它们的一张皮。他说,那时人们旅行到这些生灵栖息的地区不难看到,有的小羊还在刚包了皮的母羊身上吃奶......

宗喀赞叹藏族舞蹈之精彩,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舞蹈传统相媲美。舞蹈是藏民传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藏区某些地区,至今全民皆舞,有藏民"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说法,而非后天练得。大学时宗喀学中文,正是在观看了几场高品质的藏族的歌舞剧演出之后,那绕梁三日的藏族音乐和舞姿将他引向藏学研究,毕业后读了历史学的硕士,专攻藏族古代史。

2004年5月,和湟中县教育局等合作,宗喀在湟中县发起以弘扬藏族歌舞为宗旨的宗喀艺术节,从外地和本地邀请、组织演出队,演出节目他一个一个地选,只选演员、节目就用了一个多月。一些村民被邀请来,和省上县上的领导一同坐在贵宾席上观看演出,他们非常感动。并在艺术节期间举办了当地藏族特有的唐卡、堆绣和铜器及农民画展览。活动中的许多费用由他出,小到请柬、挂牌,大到整个组织、协调、策划都是他负责,几乎整天都在说话,舌头也说肿了……

藏族医学也非常出色,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完整理论和系统治疗实践的伟大医学体系之一,其价值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受佛教影响,藏医医德非常好,在现存世界医学体系中显得特别突出。藏医要求一个医生对待病人就如自己的父母一般。没钱的人来看病,一个真正的藏医医生也会为他诊断并施药。

宗喀本人于1991-1995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读博士期间曾到印度新德里大学、南印度、尼泊尔,锡金,印巴克什米尔等地区游学。他的博士论文是《公元10世纪以前的藏医学研究》。他还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5-1999),印第安那大学欧亚研究系访问副教授(1999.8-2002.8),印第安那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 (2001,8-2003.3),美国政府合同公司McNEIL Technologies, Inc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高级顾问(2001-2003), 美国加州州立汉伯大学(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地理学系与宗教研究系2004年联合西藏研究项目特聘专家等。

因为藏族文化所具有的珍贵和独特价值,可以令全人类获益,她的流失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她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优秀遗产。

他说,要拯救与弘扬的应该是所有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只是狭獈地保护藏族文化。自己现在之所以致力于藏族文化的复活,是因为他自己比较熟悉这个领域,保护工作做起来会方便一些,如果他是一个撒拉族或是一个生活在撒拉地区的人士,他也会特别致力于保护撒拉族文化。

要保护传统的藏族文化,同时也提倡吸收其它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之处。比如宗喀认为藏族歌舞可以吸收蒙古和西方歌舞中的一些元素,再加以创新,形成新形式新风格。但是宗喀说,就以目前自己了解到的情形来看,首要的问题是拯救和保存,否则谈创新就没有基础。宗喀希望,他不久能和人合作创办一个藏语儿童合唱团,相信这个合唱团可以为保护藏语和发展藏族音乐做出特殊贡献。

"冈朵" 在大学找到一个"家"

在2005年的却西德哇村村运会现场,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毕研洁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惹眼,他一会儿用摄像机拍摄游戏过程,一会儿又找几位老人询问游戏的玩法--毕研洁被宗喀特邀专程来参加村运会并收集"冈朵"游戏玩法的。

他们于2004年底相识。第一次见面,宗喀就极力推荐sPolo(马球)、"冈朵"等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并询问将"冈朵"等引入兰州大学体育教学等的可能性。在这之前,宗喀说他找过青海的两所主要大学和数所中小学的校长和有关主管,也找过某省的体育局长、教育厅长,甚至某些省部级领导。虽然官员们都说传统很重要,有的人还知道中国政府不久前签署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进行保护,但谈到具体的项目的落实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冈朵"是其中一种极具特色的体育游戏,它集健身、娱乐、协同于一体,很受当地藏民欢迎。据宗喀考证,"冈朵"是藏族民间体育游戏中最古老、优美的项目之一,东起中国青藏高原,西至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藏裔中都流传着这种古老的游戏,她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回来之后,毕研洁向兰州大学申报了一个新的课题项目--将藏族传统游戏"冈朵"在基本保持原有风格特点与借鉴现代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大学生的体育课堂,并通过大学生的试验,进而向中学和小学推广。

"冈朵"所用器械非常简单,选择大小适中的扁形石头(能够放在脚面上,便于夹在两脚中间)数块,再选一块能够立起来大一些的石板,然后圈定游戏区域就可以玩了。游戏可以2人至10多人同时进行(以选定的大块石头的数量决定几人同时进行),大石块是被击打的目标,此游戏共有10个基本步骤,目的是要击中目标,使石块击中石块时发出响声,击中者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最终取得胜利。

3月14日,兰州大学已将"冈朵"列为体育课上的正式教学内容,正式走进兰州大学的体育课堂,而所用道具也由石块转变为木制教具。

毕研洁说,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引导青少年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兴趣,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娱乐是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的起因和成长的支点之一。在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快捷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沉重的学习压力使人的神经高度紧张。以娱乐性较强的民族传统体育调节生活,可激发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宣泄的效果。而实践也证明,这一项目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兰州大学一年级5次体能课上进行教学试点的调查统计:2004级12个班(7个理科,5个文科班)共420名男女学生中,有405人喜欢,其中平时不爱运动的50名学生中有40人喜欢该项目。另外,游戏最终获胜方对失败方的"惩罚"很独特,在双人加速奔跑的途中寻找快乐……深受学生喜爱。"冈朵"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行为,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一旦参与者由兴趣转为爱好,特别是享乐的需求出现,那么游戏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还有许多环节需要我们去完善。"毕研洁说。

"冈朵"在兰州大学体育课上的推广,使藏族古老体育游戏找到了一个新家,让宗喀感到欣慰, 发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有可能生存的另一块土壤,看到了传统游戏得以弘扬发展的另一线希望。

将民族体育项目引进兰大课堂是一条途径。另一方面,经宗喀的建议和努力,兰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于今年3月17日开设了藏语课,5名留学生和近20名历史文化学院及其他学院的研究生选了该课。而维吾尔语课的开设正在筹备阶段,蒙古语和撒拉语的开设也在考虑之中。

宗喀认为,民族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民族文化本身,是最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首先要从语言开始,然后才有真正的民俗和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弘扬。

建立美好的村庄模式

在却西德哇村举办的两届村运会期间,村民们总能闻到烧牛粪的味道,这气味很清香,也很亲切,让他们体验到一种过去的生活氛围。而这也是宗喀所提倡的--村运会上,无论是烧茶煮饭还是取暖,都要尽量烧牛粪而不烧煤,因为牛粪对环境的危害要比煤小多了。

那些天还禁止吸烟,无论是本村人还是自远方来的客人,都不能在公共场合抽烟。然而平日村子里的男人们可几乎是百分之百抽烟的,所以即便不被允许,有人忍不住也会偶尔抽上一支,不过碰上宗喀或专管禁烟的工作人员的时候就赶快掐灭,不好意思抽了。村运会之后,原来人们见面相互敬烟的习惯在村子不大盛行了。有些人发现在村运会期间没有抽烟日子也是可以过的,以后便也慢慢自觉地不抽烟了的也大有人在。

村运会期间也是禁酒的,但是为了恢复和保护当地的传统酿酒技术,去年的村运会上根据一些老年人的回忆,还用传统工艺酿出了20公斤酒,只是没有让大家喝,而是将它保存起来。过去几十年人们总是买酒喝,已没有人操持这项技术了,差不多失传了。

村运会期间也提倡分餐制,虽然大家一时还很不习惯。

所以,不止是传统的体育游戏,凡有益的、有特色的传统项目都寄望于在这个盛大的聚会中复活,并将一些不良风气与习惯剔除。

同时村运会期间还有传统的手工艺和生产、生活用具展览。

传统、 自然、 环保 、自豪 和友爱是村运会的主题。

去年正月初十一,天空中大雪纷飞,村民们尽管冻僵了手脚,但是仍然兴致勃勃地围在场地上,进行有关却西德哇地区生态环境知识的问答、演讲和辩论。村庄里消失的麻雀、啼叫子和青蛙,地里头消失的灰蜘蛛,庄廓里消失的大树,正在遭受破坏的扎垡滩湿地,化学杀虫剂给农作物、动物以及村民们带来的种种危害……一下子成了村民们热切关注的话题。

在村运会期间,宗喀要求大家在活动结束后拣拾塑料袋等废弃物。起初,村民们打算烧毁这些收集起来的垃圾,但是被宗喀阻止了,他动员大家将这些垃圾埋在了土里。

去年,村里成立了民间的环保小组,今年成为村支部书记参与的正式的环保组织,宗喀和在西宁的另一位教授任顾问,村里有人砍树、挖沙、打猎等都要进行干涉。

宗喀打算再组织几届村运会之后,让村民们自己办,他只想办法解决经费问题。而村运会只是一个载体,实际上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者可以称为一所学校,要将其作用延伸到藏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村庄模式,将被时间和外来文化侵蚀的藏族文化之精髓在藏民的心灵深处复活,在藏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复活,并将它熠熠的光芒普照于所有的人们……

令人心驰神往的藏族文化

偶尔地,宗喀也会想,为了这个村运会,太忙太累了,自己还要投入那么多资金,连村运会工作人员在运动会开始前一个月打电话的费用,也有人来找他"报销"……但他自己每次回乡或外出却总是搭班车,他的弟弟和有些亲戚开玩笑说,你干嘛不用这些钱自己买辆车享受或去周游世界呢?

"是啊?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呢?但是想想,人活着总得尽可能多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宗喀说。"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贫乏,但是生活里有娱乐、有笑声,现在很多人比过去有多得多的财富,但生活里的许多乐趣反而丧失了……"他看到村民们从这两届村运会中得到了巨大的快乐--是的,许多人都在期待这个盛大的聚会。2004年夏天,家乡的人告诉宗喀,那里的一些年轻女孩在夏天的时候已经开始悉心地缝制漂亮的传统服饰,为下一次的村运会做准备。这让宗喀十分感动,也很受鼓舞,"姑娘们都希望在这个聚会中展示各自美丽的服饰,也展示她们自己本身的美丽!"他说。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宗喀从家乡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传统文化遗产正在急速流失,这让他感到心急如焚,无比沉重--自己的村庄就是藏族文化的缩影。

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藏民们的生产工具大多用木头、石头、皮、毛、草等做成,无塑料、玻璃与化学制品。让他记忆最深的是榨油房,榨油的用具都以木头制成,压油杆末端坠以轻重不同的石头,挤油的部分用马兰花的叶子缠裹。"想想看,这有多美、多高雅啊!"宗喀给记者展示一幅由他家乡的一位画家上世纪70年代留下的一幅非常漂亮的名叫《榨油坊》的油彩画,忍不住一再赞叹。他在童年时候就跟父亲去过这种榨油房,现在还朦朦胧胧地记得用这种方法榨出来的油的那种好味道,"真是特--别香!"但是这种榨油房在上世纪80年代彻底消失了,只能在画家的画中才得以一见。宗喀想恢复这种榨油房,将它作为他正在筹划中的传统乡村博物馆的重要一部分,使之成为当地藏民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让来这儿旅游的人观赏,还可以购买榨出的油。还有记忆中的水磨也非常美,小时候晚上睡觉时听到流水推动轮子的声音,还有青蛙的叫声,月光撒下来,照着这一切……

妙趣横生的"井井康"

大学校园兴起"冈朵"热

他说有数千年历史的大轮木车原本是欧亚大陆与传统的美洲和大洋州"无轮"文化相区别的一大文化特色之一,也曾在藏族人的生活中发挥过很多作用。在宗喀小的时候,人家娶媳妇都是用这种大轮木车的,是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拖拉机等机动车兴起,大轮木车开始消失--村民们都将它当柴禾烧了。

过去岁月里的生活让宗喀感受到藏民农牧民的朴实、忠厚、诚信、虔诚、友善、热情与智慧。据说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时,很多人宁可饿死也不会去偷、去抢,但是现在却有一些村民将自己的利益看的很重要,有的可以说是成了金钱的奴隶;那时候,小孩子打架只是相互用拳头打拳头,也就是"碰拳",感到疼的一方即败。

但是现在打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不但用拳击对方的面部,打倒了还要用脚在脸上踩……过去藏民们结婚是以热闹为主,吃得相对简单,人们聚在一起跳舞唱歌,还有类似于傣族"泼水节"的内容,大冬天也如此,所以娶亲的人来时都要穿皮袄,到泼水时就翻过来穿……现在这种方式没有了,婚礼上以吃为主要内容,关注的是吃的档次和酒的价格。还有啊,那时候自然环境非常好,湿地很多,门前的溪水可以随便喝,可现在不能喝了,都被污染了,妇女们背水的美妙情景在整个藏区都见不到;湿地也被开成地种了,树林、草地都越来越少, 山上因为有人挖药卖钱,挖得坑坑洼洼。许多地方,包括他的家乡连麻雀也在六年前彻底消失了……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有些变化无所谓好坏,有些变化则是美的消失。外来文化,尤其是城市垃圾文化的侵入往往破坏了藏族文化中许多优秀的部分。

藏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世界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敬畏大自然是藏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观念,人只是自然界整个生物链中的一环。宗喀说,"现在青海湖的生态危急,黄河,长江上游的生态危急,是当地藏族传统生态文化遭到毁坏而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 如果按照藏族文化的传统方式来对待青海湖,青海湖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青海湖是藏族最主要的神湖之一,她的一草一石,一鸟一鱼传统上都受到人和"神"的呵护。几千年以来,她是人们礼敬和膜拜的中心之一,哪里是任人"开发"和攫取的地方?"

宗喀名列某些中国有影响的民间环保组织的"著名环保人士"名录中。90年代初中期,他曾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保护包括藏羚羊,盘羊和黄羊在内的野生动物等问题,但从有关主管部门得到的回答是这些野生动物与牛羊等家畜争夺草山,"该杀"。藏羚羊等成百上千地被杀,只是为了要剥它们的一张皮。他说,那时人们旅行到这些生灵栖息的地区不难看到,有的小羊还在刚包了皮的母羊身上吃奶......

宗喀赞叹藏族舞蹈之精彩,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舞蹈传统相媲美。舞蹈是藏民传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藏区某些地区,至今全民皆舞,有藏民"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说法,而非后天练得。大学时宗喀学中文,正是在观看了几场高品质的藏族的歌舞剧演出之后,那绕梁三日的藏族音乐和舞姿将他引向藏学研究,毕业后读了历史学的硕士,专攻藏族古代史。

2004年5月,和湟中县教育局等合作,宗喀在湟中县发起以弘扬藏族歌舞为宗旨的宗喀艺术节,从外地和本地邀请、组织演出队,演出节目他一个一个地选,只选演员、节目就用了一个多月。一些村民被邀请来,和省上县上的领导一同坐在贵宾席上观看演出,他们非常感动。并在艺术节期间举办了当地藏族特有的唐卡、堆绣和铜器及农民画展览。活动中的许多费用由他出,小到请柬、挂牌,大到整个组织、协调、策划都是他负责,几乎整天都在说话,舌头也说肿了……

藏族医学也非常出色,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完整理论和系统治疗实践的伟大医学体系之一,其价值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受佛教影响,藏医医德非常好,在现存世界医学体系中显得特别突出。藏医要求一个医生对待病人就如自己的父母一般。没钱的人来看病,一个真正的藏医医生也会为他诊断并施药。

宗喀本人于1991-1995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读博士期间曾到印度新德里大学、南印度、尼泊尔,锡金,印巴克什米尔等地区游学。他的博士论文是《公元10世纪以前的藏医学研究》。他还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5-1999),印第安那大学欧亚研究系访问副教授(1999.8-2002.8),印第安那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 (2001,8-2003.3),美国政府合同公司McNEIL Technologies, Inc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高级顾问(2001-2003), 美国加州州立汉伯大学(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地理学系与宗教研究系2004年联合西藏研究项目特聘专家等。

因为藏族文化所具有的珍贵和独特价值,可以令全人类获益,她的流失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她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优秀遗产。

他说,要拯救与弘扬的应该是所有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只是狭獈地保护藏族文化。自己现在之所以致力于藏族文化的复活,是因为他自己比较熟悉这个领域,保护工作做起来会方便一些,如果他是一个撒拉族或是一个生活在撒拉地区的人士,他也会特别致力于保护撒拉族文化。

要保护传统的藏族文化,同时也提倡吸收其它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之处。比如宗喀认为藏族歌舞可以吸收蒙古和西方歌舞中的一些元素,再加以创新,形成新形式新风格。但是宗喀说,就以目前自己了解到的情形来看,首要的问题是拯救和保存,否则谈创新就没有基础。宗喀希望,他不久能和人合作创办一个藏语儿童合唱团,相信这个合唱团可以为保护藏语和发展藏族音乐做出特殊贡献。

"冈朵" 在大学找到一个"家"

在2005年的却西德哇村村运会现场,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毕研洁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惹眼,他一会儿用摄像机拍摄游戏过程,一会儿又找几位老人询问游戏的玩法--毕研洁被宗喀特邀专程来参加村运会并收集"冈朵"游戏玩法的。

他们于2004年底相识。第一次见面,宗喀就极力推荐sPolo(马球)、"冈朵"等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并询问将"冈朵"等引入兰州大学体育教学等的可能性。在这之前,宗喀说他找过青海的两所主要大学和数所中小学的校长和有关主管,也找过某省的体育局长、教育厅长,甚至某些省部级领导。虽然官员们都说传统很重要,有的人还知道中国政府不久前签署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进行保护,但谈到具体的项目的落实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冈朵"是其中一种极具特色的体育游戏,它集健身、娱乐、协同于一体,很受当地藏民欢迎。据宗喀考证,"冈朵"是藏族民间体育游戏中最古老、优美的项目之一,东起中国青藏高原,西至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藏裔中都流传着这种古老的游戏,她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回来之后,毕研洁向兰州大学申报了一个新的课题项目--将藏族传统游戏"冈朵"在基本保持原有风格特点与借鉴现代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大学生的体育课堂,并通过大学生的试验,进而向中学和小学推广。

"冈朵"所用器械非常简单,选择大小适中的扁形石头(能够放在脚面上,便于夹在两脚中间)数块,再选一块能够立起来大一些的石板,然后圈定游戏区域就可以玩了。游戏可以2人至10多人同时进行(以选定的大块石头的数量决定几人同时进行),大石块是被击打的目标,此游戏共有10个基本步骤,目的是要击中目标,使石块击中石块时发出响声,击中者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最终取得胜利。

3月14日,兰州大学已将"冈朵"列为体育课上的正式教学内容,正式走进兰州大学的体育课堂,而所用道具也由石块转变为木制教具。

毕研洁说,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引导青少年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兴趣,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娱乐是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的起因和成长的支点之一。在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快捷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沉重的学习压力使人的神经高度紧张。以娱乐性较强的民族传统体育调节生活,可激发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宣泄的效果。而实践也证明,这一项目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兰州大学一年级5次体能课上进行教学试点的调查统计:2004级12个班(7个理科,5个文科班)共420名男女学生中,有405人喜欢,其中平时不爱运动的50名学生中有40人喜欢该项目。另外,游戏最终获胜方对失败方的"惩罚"很独特,在双人加速奔跑的途中寻找快乐……深受学生喜爱。"冈朵"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行为,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一旦参与者由兴趣转为爱好,特别是享乐的需求出现,那么游戏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还有许多环节需要我们去完善。"毕研洁说。

"冈朵"在兰州大学体育课上的推广,使藏族古老体育游戏找到了一个新家,让宗喀感到欣慰, 发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有可能生存的另一块土壤,看到了传统游戏得以弘扬发展的另一线希望。

将民族体育项目引进兰大课堂是一条途径。另一方面,经宗喀的建议和努力,兰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于今年3月17日开设了藏语课,5名留学生和近20名历史文化学院及其他学院的研究生选了该课。而维吾尔语课的开设正在筹备阶段,蒙古语和撒拉语的开设也在考虑之中。

宗喀认为,民族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民族文化本身,是最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首先要从语言开始,然后才有真正的民俗和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弘扬。

建立美好的村庄模式

在却西德哇村举办的两届村运会期间,村民们总能闻到烧牛粪的味道,这气味很清香,也很亲切,让他们体验到一种过去的生活氛围。而这也是宗喀所提倡的--村运会上,无论是烧茶煮饭还是取暖,都要尽量烧牛粪而不烧煤,因为牛粪对环境的危害要比煤小多了。

那些天还禁止吸烟,无论是本村人还是自远方来的客人,都不能在公共场合抽烟。然而平日村子里的男人们可几乎是百分之百抽烟的,所以即便不被允许,有人忍不住也会偶尔抽上一支,不过碰上宗喀或专管禁烟的工作人员的时候就赶快掐灭,不好意思抽了。村运会之后,原来人们见面相互敬烟的习惯在村子不大盛行了。有些人发现在村运会期间没有抽烟日子也是可以过的,以后便也慢慢自觉地不抽烟了的也大有人在。

村运会期间也是禁酒的,但是为了恢复和保护当地的传统酿酒技术,去年的村运会上根据一些老年人的回忆,还用传统工艺酿出了20公斤酒,只是没有让大家喝,而是将它保存起来。过去几十年人们总是买酒喝,已没有人操持这项技术了,差不多失传了。

村运会期间也提倡分餐制,虽然大家一时还很不习惯。

所以,不止是传统的体育游戏,凡有益的、有特色的传统项目都寄望于在这个盛大的聚会中复活,并将一些不良风气与习惯剔除。

同时村运会期间还有传统的手工艺和生产、生活用具展览。

传统、 自然、 环保 、自豪 和友爱是村运会的主题。

去年正月初十一,天空中大雪纷飞,村民们尽管冻僵了手脚,但是仍然兴致勃勃地围在场地上,进行有关却西德哇地区生态环境知识的问答、演讲和辩论。村庄里消失的麻雀、啼叫子和青蛙,地里头消失的灰蜘蛛,庄廓里消失的大树,正在遭受破坏的扎垡滩湿地,化学杀虫剂给农作物、动物以及村民们带来的种种危害……一下子成了村民们热切关注的话题。

在村运会期间,宗喀要求大家在活动结束后拣拾塑料袋等废弃物。起初,村民们打算烧毁这些收集起来的垃圾,但是被宗喀阻止了,他动员大家将这些垃圾埋在了土里。

去年,村里成立了民间的环保小组,今年成为村支部书记参与的正式的环保组织,宗喀和在西宁的另一位教授任顾问,村里有人砍树、挖沙、打猎等都要进行干涉。

宗喀打算再组织几届村运会之后,让村民们自己办,他只想办法解决经费问题。而村运会只是一个载体,实际上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者可以称为一所学校,要将其作用延伸到藏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村庄模式,将被时间和外来文化侵蚀的藏族文化之精髓在藏民的心灵深处复活,在藏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复活,并将它熠熠的光芒普照于所有的人们……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316阅读 177 编辑:华锐·索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