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茸农布: 藏族音乐人、弦子演奏家

香格里拉网 松学宝 2018-04-27发布

格茸农布是如今炙手可热的藏族音乐人、弦子演奏家。

故乡通主,给了格茸农布最重要的东西——创作源泉。

有人说,家是风雨中的一间小屋,是大雪天里的一杯热酒,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鼓励……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可是每一年,在过完春节之后,都有无数人离开家乡,回到自己打拼的城市工作。正是为了家,才不得不暂时离开家。

就如藏族原生态音乐家格茸农布说:这么多年离开故乡,我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更好地回家。

迷上音乐,就有了想要追逐的诗和远方

格茸农布是个高个头,留着齐腰的长发,络腮胡子,初见他时一脸的腼腆,说话时总是很谦逊,只要你一见到他,就会感觉到这位1982年出生的康巴汉子独特的气质。他来自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是如今炙手可热的藏族音乐人、弦子演奏家。

格茸农布从小在香格里拉市五境乡的一个名叫通主的藏族村庄成长,并从少年时代开始在父亲的启蒙下学习演奏弦子,对于弦子,他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小学进入学堂,格茸农布没有对书本知识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浓厚兴趣,反而只要听到周围响起弦子声,就会往声音的方向寻找。父亲见他特别喜欢弦子,就亲手给他制作了一个,自那以后,格茸农布就抱住弦子不松手,因此落下了学习成绩,被当时的小学老师揍了好几顿。

格茸农布读书时的小学离家有将近5个小时的路程,由于心思都在弦子上,无心上学的他选择辍学回家。

视弦子音乐为生命的格茸农布有了更多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弦子练习中,家乡的大山草甸、河流小溪、峡谷密林还有父老乡亲,都给了他更多的体悟和感动。在格茸农布的心里,慢慢萌发出一个梦想——把家乡的弦子音乐带出大山,带给更多的人。

十几岁时,怀揣音乐梦想,也为了谋生计,格茸农布到县城发展。走出大山,在藏民家访担任弦子演奏手的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把所有的精力和微薄的收入全花在音乐学习上,舍不得在外下一顿馆子的他,却舍得花掉一个月的工资去买跟弦子有关的音乐录影带。

在格茸农布的记忆里,这段日子最令他感动和难忘的是同事们对他的支持、质朴善良的乡亲对他心灵的感染和熏陶、家人对他的关怀和期望,以及在他追求音乐道路上别人给过的帮助。

奔走万里追求音乐,每一分钟都很精彩

2004年,格茸农布从香格里拉出发,选择做一个“北漂”追寻梦想。

然而,北漂之路却与格茸农布的预期相去甚远,北京的房租很昂贵,以至于初期挣来的钱几乎全部用来做房租。到后来,几兄弟只有挤在十多平米的房间里。融入环境的各种不顺,让格茸农布体会到了北漂的苦难。那个时候,格茸农布只有一把弦子和不变的梦想支撑。

为了省下高额的飞机票钱,到北京三年多后格茸农布才第一次回家,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懂事的他每一次和家里人的通话都是报喜不报忧,总是默默地把所有的苦都往肚子里咽。

格茸农布的弦子演奏介于德钦风格和巴塘风格之间,既体现了德钦风格粗犷、豪放的特点,亦不乏巴塘风格细腻、柔美的特点,就像格茸农布的性格一样,有着属于康巴汉子的豪爽粗犷,又不失成熟男人的沉稳,以及高原汉子的细腻温和、纯朴与低调。而故乡通主,给了格茸农布最重要的东西——创作源泉。

经过种种艰难,努力和坚持换来的甘甜慢慢出现在格茸农布的生活中。

2005年,格茸农布组建“卡瓦坚”乐队并发行专辑《人生的传说》,随后,他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星光大道”及“民歌中国”等节目及比赛中担任弦子演奏。

2009年,格茸农布在北京出版发行首张个人专辑“碧汪——藏族弦子轻音乐”。后来,他参加了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2011年,作为队长的他率玛尼石乐团获《中国藏歌会》全国总冠军;2012年1月,在CCTV音乐台《民歌中国》乐队专场演出;2015年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决赛,担任韩红乐队弦子乐手,助力韩红获得当季冠军,同年在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大型民族歌舞剧《中国的脚步拥抱香巴拉》担任重要演出。

2017年,格茸农布倾心酝酿7年之久的藏族音乐专辑《我和碧汪》隆重上市。同年9月23日,他还收获了特别有意义的一份奖项——《碧汪传承人音乐贡献奖》。

期间,他还受邀出访了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把藏族弦子音乐带到了全球各地。

谈起自己的弦子音乐和未来,格茸农布说:“在藏区,弦子大家都是见得多了,如果没有人主动去做,可能也走不出大山。出来到北京,认识更多的音乐人,有了更大的舞台,也让很多人知道藏族还有这样的一种乐器。家乡吧,我以后还是要回去,说不定会去办个音乐学校,现在还比较年轻嘛,嘿嘿,就在北京这里。”

“你吃过的苦,将照亮你未来的路”

格茸农布不是大明星,也不是媒体宠儿,甚至不是职业音乐人。十年前年轻浪子不会一句中文,背上一把弦子却走遍了世界各地。

格茸农布说,从小到大,父亲的一句话总在他人生路上警醒着他,激励着他。那就是:“无论你走到哪里,要做个好人,不能忘了本。”

格茸农布背上弦子,去位于青海玉树罗松活佛的希望少儿之家,将弦子乐传承给这里的孤儿。听格茸农布说,这里的孩子们大都是玉树地震以后来到学校的,基本上都是孤儿,大的二十出头,小的只有五六岁,由于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这里一百多个孩子都在一起上课。这里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什么外人,格茸农布的到来,成了这里的大新闻。所以就算没有好玩的场地,没有好吃的零食,也没有其他的娱乐设施,孩子们还是兴奋地席地而坐,听格茸农布的弦子乐。

到玉树没几天,格茸便与孩子们融洽地相处起来,孩子们对学习弦子乐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看着他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格茸感到无比欣慰。格茸说,他一定要把孩子们教会,将弦子乐传承下去。

临走时,格茸农布给孩子们留下了他喜欢的一句话:“孩子们,你们今天所吃的苦,终将照亮未来的路,要懂得努力与付出!”

格茸农布说:“多少年以后,回首那段走过的路,我猛然发现,那一串串脚印给我的生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因为有那段追求音乐之路的苦楚,才有奋发向上的动力,正因为有那段决不放弃的坚持,才有我后来的恒心与毅力。正是凭着这股毅力,我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一直勇往直前。当初我把家乡的音乐带出大山,以后我要把更好更优秀的音乐文化带回家乡。”

有人说,离家太远太久,感情渐渐淡了,就会忘记故乡。

而在格茸农布心里,离家越久、越远,思乡情越浓、情更切,不会因离得久远便慢慢忘怀。在他乡漂泊的他,始终只是一个看似逍遥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飞得多高,那坚韧、温暖,维系着家乡和亲情的线,永远都握在父亲的手里的,握在故乡的手里的,是不能忘,也更无法忘怀的。

风吹过,雪下过,路依然远,无论在哪,格茸农布的心永远朝着一个方向,那里的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通主。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076阅读 17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