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巴格丹: 寻根、扎根,回报社会

香格里拉网 和建芸 2018-04-17发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龟山脚下的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精品酒店大堂见到了酒店老板扎巴格丹。这位爱笑,脸上留着络腮胡的藏族汉子在香格里拉就像是一个传奇,生于印度,16岁随父亲回国,17岁上一年级学习汉语,精通印度语、英语、藏语等多种语言,当过公务员、导游,留过学、开过餐馆酒吧、创办了唐卡中心,在香格里拉、丽江、拉萨等地以“尼仓”(藏语,指茶马古道上马帮借宿的地方)为原型,建造了一座座极具民族文化韵味的精品民宿,赢得国内外游客的高度好评。

思念 回到家乡

扎巴格丹的父亲叫仁青培楚,是香格里拉人,20岁时加入马帮,成为一名“腊朵”(藏语,指马帮向导),常年跟着马队行走在茶马古道上,往返于云南、四川、西藏、尼泊尔等地。“小时候在印度,没有电视看,每天的娱乐项目就是听父亲讲述马帮的故事,讲家乡的雪山、草甸、湖泊、森林,还有牦牛。我常常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奔跑在开满鲜花的草原上;或赶着牦牛,在雪山、森林的怀抱中,唱着父亲经常唱的‘阿若康巴’这首藏歌。”说毕,扎巴格丹竟动情地唱了起来,“阿若啦康巴那啦琼生哟......”歌声回荡在酒店大堂的长廊里,记者的思绪也随着他的歌声飘向历史长廊的茶马古道上。

扎巴格丹的父亲在香格里拉有一双儿女,1985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国外的藏族同胞可以回乡探亲,扎巴格丹的父亲托人打听到在香格里拉的儿女近况,“从那以后,姐姐就经常辗转给父亲写信,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父亲也一直想念家乡,连做梦都想回家。”扎巴格丹说。与香格里拉的家人书信来往两年后,在1987年炎夏的某一天,仁青培楚问正在上初中的扎巴格丹想不想回迪庆老家,“我当时心里一惊,随即便激动了起来,因为故乡的雪山、草甸、牦牛……那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在我的心中已经萦绕了很久,我毫不犹豫地答应父亲要一同返回故乡。”扎巴格丹说,那年他16岁。

然而,回乡的路是艰险的,也是遥远的,他们从印度到尼泊尔再到拉萨,又从拉萨历经艰难万险回到了迪庆,把季节从夏季走到了秋季,“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搭东风汽车,但多数要靠双脚走,途径崎岖陡峭的山路时,要手脚并用慢慢爬行,还要小心不时从山上滚落的石子和脚下的万丈深渊。”扎巴格丹边比划边说,不时倒吸一口气。“离家越来越近的时候,我和父亲既幸福又激动。历时三个多月,当乘坐的车子喘着粗气爬过香格里拉次布腊卡垭口,父亲满脸泪痕,用颤抖的手指着不远处的纳帕海,告诉我那就是家乡的时候,我早已双眼湿热。那时,眼前一片金灿灿的青稞正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归来。”

扎根 追逐梦想

原本计划回乡一年后就返回印度的父子俩却因为亲人的关爱,毅然决定留在迪庆。但回到故乡的扎巴格丹对一切都是陌生的,由于不会说汉语,连藏语也没法和家人沟通。于是,17岁的扎巴格丹就到红卫小学读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起初,同学们都对我很好奇,但彼此熟悉后,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大哥哥。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我的汉语水平也得到较快提高。”扎巴格丹笑着说。

1989年扎巴格丹进入州(注:迪庆州,下同)民委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当时国家对归国藏胞的政策很好,不仅带我们去沿海城市参观,还分给田地,发放生活补助,帮忙办理身份证,解决工作,让我们无后顾之忧。”1993年至1995年扎巴格丹到州委党校脱产读了两年中专。然而,正当所有人都觉得他的仕途一帆风顺时,他却突然选择了停薪留职,当了一名导游。之后,扎巴格丹又到香格里拉建塘宾馆旅游部工作,期间,到尼泊尔学习两个月的“徒步旅游”,渐渐地对旅游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也爱上了旅游业。1999年扎巴格丹辞职了,在“当公务员相当于手捧金饭碗”的年代,做出这样的决定不仅需要勇气,还要有承担不稳定生活的魄力。“当时姐姐很生气,觉得我把金饭碗砸了。”辞职后的他在朋友的引荐下先后到奥地利和美国学习旅游管理及企业管理。

在异国他乡,扎巴格丹对香格里拉的热爱与日俱增,学习之余,他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宣传香格里拉的美景美食、风土人情,激起外国友人对香格里拉的向往,“我还做了很多介绍家乡的宣传单,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发给当地旅行社,这为我后来做国际高端旅游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扎巴格丹回忆道。

2001年留学回国后,扎巴格丹在国有香格里拉旅行社承包一个部门专门做徒步旅行;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康巴商道旅行社,开展徒步生态旅游项目。他开拓的旅行线路都基于祖辈父辈的茶马古道,以最原始的徒步、马帮的形式进行旅行探秘,“我们做的旅游不是简单的观光打卡,而是让游客可以和当地人有最深层次的交流,真正体验到当地的人文环境、民风民俗。”扎巴格丹说。

这种旅行方式首先在国外市场引起轰动,许多外国人通过网站或者朋友的介绍纷纷来到香格里拉……扎巴格丹成功开发了迪庆生态旅游项目,并将此项目延伸到康巴地区乃至整个藏区,让国内外游客领略到香格里拉独特风光及绚烂文化。

圆梦 回报社会

2005年起,扎巴格丹用自己的诚信和国际关系,先后引进中信资本德钦高山别庄酒店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高山别庄酒店有限公司、香格里拉柏桑山谷旅店有限公司、萨金建塘酒店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到家乡投资和开发旅游项目,有力提升了香格里拉的国际知名度。与此同时,他还争取到美国通用公司中国公司对普达措国家公园项目建设和保护的资金支持,并协调政府与企业,在迪庆做了大量的环境保护项目。

2006年,扎巴格丹怀着对民间文化的热爱,自筹资金成立香格里拉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与保护协会,旨在保护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为传承民间故事、音乐、传统藏族唐卡绘制提供平台,并免费提供食宿,把这些古老的艺术传授给年轻一代。22岁的旺吉贡布是来自四川凉山木里的一名藏族小伙子,在扎巴格丹的唐卡中心学习绘制唐卡一年多,他说:“扎巴老师人真的很好,不仅请来老师免费教我们画唐卡,还供我们吃住。”

“做人要有马帮精神,从第一天进入马帮起就要有成为一名‘金达’(藏语,指马帮的主人)的梦想。马帮人不仅是诚信经营的商人,而且还是心怀天下、心存感恩的慈善家,建白塔、搭桥修路、建学校,尽自己所能汇回报社会。”多年来,扎巴格丹传承马帮精神,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始终没有忘记初衷,用行动回报着社会。

“小时候父亲讲述的马帮故事中经常提起的‘尼仓’,不仅为马帮提供供给和庇护,彼此之间还建立了深深的感情。马帮一路风尘仆仆,‘尼仓’的主人会像招呼远道而来的亲人一样,端上热腾腾的酥油茶,那种感觉会让一群离家数月的康巴汉子热泪盈眶。”从事旅游行业十多年,经常听到游客抱怨当地住宿条件不好,加上父亲讲述的马帮、“尼仓”的故事打小就在扎巴格丹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及父亲希望在茶马古道上建造起“阿若康巴”—— 一个像家一样的“尼仓”的心愿,让扎巴格丹有了在茶马古道上建造“尼仓”的念头。2011年扎巴格丹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投资建设了第一家“尼仓”——香格里拉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精品酒店。“在这里,我们能体验到茶马古道上的传统风俗文化。”来自台湾的吴女士愉快地说道。

阿若康巴,藏语意为“来吧,朋友”。在这里,自由轻松的露台烧烤、热情的锅庄、舒适的住宿环境、美轮美奂的唐卡壁画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深切体会到茶马古道上马帮人的热情好客、浓浓情意。“‘阿若康巴’不仅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尼仓’的温暖,更是茶马古道马帮人的热情友善、合作进取、亲切团结的象征。”扎巴格丹说。

2015年下半年,扎巴格丹的第二家“尼仓”——阿若康巴·庆云庄园在丽江束河开业了,清新自然的建筑群透射出浓郁的纳西风情,展现了茶马古道上纳西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扎巴格丹告诉记者,再过一个月,香格里拉古城内另一家中端民宿酒店就要开业了,建在拉萨的“尼仓”也将在两三个月后开业。凭着一股执着的拼搏精神,带着一份虔诚的信念,怀着一颗实现父亲夙愿的心情,扎巴在茶马古道上建起了一座座“尼仓”,延续着茶马古道精神及人文底蕴。

在扎巴格丹的心里有一个梦,那就是带着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尼史村的父老乡亲一起发展致富。在扎巴格丹的引荐下,2016年“五一”,久负盛名的徒步爱好者文化客栈“背包十年”青年公园香格里拉店正式落户尼史村称尼村民小组,背包客的慕名而来,使这个原本无人问津的小村庄渐渐有了人气,扎巴格丹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了家乡的发展。

寻根、扎根,回报社会,扎巴格丹怀着一份对民族文化深深的爱,正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大步前进。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976阅读 24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