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嘉木样《为宣传抗建告蒙藏同胞书》的作用和意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于丽萍 等 2024-10-09发布

640.jpg摄影:觉果

摘要: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华民族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民族地区各界爱国人士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宣传抗战之伟业,捐资捐物并源源不断送达前线,成为前线浴血奋战将士的坚强后盾,有效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不朽功绩,成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见证。文章以档案中嘉木样大师《为宣传抗建告蒙藏同胞书》为例作一分析。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档案;《为宣传抗建告蒙藏同胞书》;抗战胜利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都曾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中国,东北沦陷。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广大藏族人民毅然和祖国各族人民一道,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法西斯爱国斗争。大批爱国同胞,通过宣传和募捐活动等各种形式,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艰苦漫长的抗日战争中,“宣传战”“收效甚宏”,真可谓“战争之新武器”,对于“真确观察敌人之弱点”,“克服敌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国家的安危荣辱,民族的兴衰存亡,同样震撼着祖国边疆各界诸多爱国人士的心灵。他们顺应时代的潮流,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以不同的身份,通过不懈的努力,宣传抗战之伟业,将汇集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送达前线,成为我前线浴血奋战将士的坚强后盾,有效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建树了不朽的功绩。《为宣传抗建告蒙藏同胞书》(以下简称《告蒙藏同胞书》)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一、《告蒙藏同胞书》发表的背景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华北地区相继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特别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后,西北成为大后方,历史地位不言而喻。“西北是我国中枢的屏障,如果我们能用最大的努力坚守西北,在西北进行持久战,进而推动全国范围的持久战,西北也是我国国际援助的门户,是坚持华北游击战与将来收复华北的重要根据地。”[2]正值抗战形势日益紧张之际,从南京辗转兰州办刊的《苦干月刊》①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刊发的文章对保卫西北,动员各个民族,训练干部人才以及抗战的民运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民族问题方面,建议各族同胞,深刻认识民族危机,坚决抵抗日寇入侵西北,实行各族武装自卫,大力开办教育,提高各民族政治文化水平,这对动员边疆各族同胞,积极投身革命,加入抗战行列,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人们评价:“这些宣传言论,对保卫大西北提供了指导,有助于西北人民清楚其在抗战中的使命,提高了抗战的积极性,对西北人民开展保卫大西北,与日寇斗争到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

位于甘肃、青海、四川交接地带的拉卜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安多地区的民族文化重镇,这里因藏传佛教寺院拉卜楞寺而闻名。拉卜楞寺寺主第五世嘉木样活佛②,在安多地区宗教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1937年5月,22岁的五世嘉木样远赴西藏求学深造,受到了以西藏地方政府摄政热振活佛为首的政教界代表及拉萨三大寺僧众的隆重迎接。他在哲蚌寺学习期间,“勇迈精勤,昼夜不间”,通深内典,获得了渊博的知识。西藏学法期间也正值我国抗战的烽火年代,这位边疆宗教领袖无法沉静在禅院的佛座上。他努力发奋学法的同时,常相机宣传抗战国策及揭露日寇暴行,为谋加强团结,振奋士气,每不顾寺院内保守派之非议,而特加协助。1943年,他向全国发出了《告蒙藏同胞书》,号召广大蒙藏地区同胞积极抗战。为尽到中华民族一员所应尽的义务,他积极宣传抗战伟业,揭露日寇暴行,动员各族民力,支援国家抗战,瞩望抗战早日胜利。

二、《告蒙藏同胞书》的内容

《告蒙藏同胞书》为藏汉两文,石印,除封面和封底外,总计14页,其中藏文8页,汉文6页,开本为19cm×15cm,于1943年7月7日由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石印室承印。该书分为引言、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动员令、祈愿词等五部分。文字虽短短的1675字,但信息量很大,表达了作为宗教领袖五世嘉木样大师的心声,唤醒边疆同胞支援抗战的坚强信心,鼓舞前线将士英勇杀敌的斗志。

(一)蒙藏地区获取抗战消息的渠道:本部分简要说明了自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战争已经持续了6个年头。整个蒙藏地区的形势是人们“居住在交通梗塞、一切落后的草原里,内地人士是很不容易到达的。同时因为语言的关系内地的报纸杂志,你们见到的很少,看懂的更少!”[4](P1)在这种情况下,五世嘉木样借在各地讲经传法,利用“宣化各地的良机”,提高“蒙藏人民应有的认识”。全面抗战六年已过,但抗战必胜的愿望和决心始终未能改变。当时,从西藏拉萨哲蚌寺学经归来的五世嘉木样足迹遍及甘、青、川交界广大地区,宣讲抗日形势,动员民众捐资捐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国际形势的分析:分析了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指出“自日本轰炸珍珠岛后,美国也就无法中立”,在国际上形成两大阵线:“一是侵略的德意日等轴心国家;一是反侵略的中英美苏等同盟国家。”侵略者“日趋孤立!”“反侵略的同盟国家,日占优势!” [4](P2)而德国法西斯也处于穷途末路。“说到太平洋方面美国近来亦展开攻势,美机不断轰炸日寇重要区域,破坏其军事建筑及仓库工地甚多!自从美国占领阿图岛后,日寇已感到莫大的威胁,缅甸方面,因为现在正是雨季,机械化的部队,难以使用,刻正准备一切,本年秋冬,定有新的!”[4](P2)抗战的局面不断产生新的转机,民族地区民众抗战必胜的决心信心满满。

(三)国内形势的分析:日寇侵略,我国人民同仇敌忾。由于日本在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加之“盟国团结,定必益趋援固,而力量也十倍于往昔,轴心国家的崩溃,想不在远。”是故战况发展到了“日寇因战事愈演越长,战区越演越广,感于兵力不敷分配。近将华北各地,多交于伪军管理,深陷泥沼而不能自拔的丑态与夫捉襟见肘的窘状,已暴露无遗!”[4](P3)对国军的战况也进行了具体分析:“目前于我湖北宜昌,虽曾集中大批军力,向华容南县等地蠢动,意欲上窥四川外围,嗣经我军英勇痛击,已狼狈溃退!关于我军此次鄂西南的大捷,英美等国均曾纷纷来电致贺!又英美各国,见到我国在英勇抗战的过程中,一切建国工作突飞猛进不但未为敌人所屈服,反而越打越坚强,因此多另眼看待,而且特加钦佩!” [4](P3)同时也回顾了中国“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历史,这段历史即将结束。反法西斯战争也到了关键时刻。只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侵略者必败的命运已经为期不远。“此后盟国团结,定必益趋援固,而力量亦十百倍于往昔,轴心国家的崩溃,想不在远!” [4](P3)

(四)动员的号令:是《告蒙藏同胞书》的核心内容。从四个方面郑重告诫蒙藏同胞“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国家安定、抗建伟业、沟通文化的重要性。”号召各族人民抗战期间应尽的义务:“最后胜利的来临,确属为期不远!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吾人的责任,亦愈加重大!前方的人,固应积极准备决战,光复河山。在后方的人,更应不分种族男女老幼,将人力、物力、财力,尽量的贡献中央,以加速最后胜利的来临!” [4](P3)向蒙藏民众发出了动员令:

1.抗建时期,遵从“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之要旨,切实遵守奉行政府之命令与法律。

2.后方治安,极关重要。各民族应精诚团结,不可盲从附和挑拨离间之言论行为。

3.抗建大业,首重经济与生产,蒙、藏地方,虽与内地情形不同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应选种防疫尽量改善,采取新法藉以增加生产,而利抗建。

4.蒙、藏地方文化落后,应行推进边教,沟通文化,扫除文盲,在时代日益进化,切不可故步自封,必须适应潮流。[4](P3)

首先,强调了“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国家安定、抗建伟业、沟通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强调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地方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第三,发展地方经济,改进农牧业生产条件;第四,尽力改进文化落后和“故步自封”的面貌,发展民族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五)深厚的家国情怀:《告蒙藏同胞书》的作者是“辅国阐化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即五世嘉木样,他充分利用宗教领袖的地位和影响,在文末发愿:“愿我崇信三宝的蒙、藏同胞们,要时时虔诚发愿:愿侵略者连食其报!愿抗战将士世享安乐!愿领袖威德齐天!愿国家万年永固!愿世界永久和平!” [4](P6)简短数语,既强调了侵略者遭到“因果报应”的自食其果,又慰藉了牺牲将士的亡灵,还祈祷“世界永久和平”,淋漓尽致表达了爱国、爱教的家国情怀。

三、宣传抗日救国的成效

1934年夏天,五世嘉木样,亲自率领随员,历经艰难,跋山涉水,“前往欧拉、果洛及川西乔科、黑水等地宣化,并印汉藏文小册,宣扬抗战建国之伟业,以及蒙藏同胞应有之认识……” [5](P151)。“每逢寺院盛大法会,均亲临主持,宣扬国策,祈祷抗战胜利,众生安乐。” [5](P150-151)他曾亲自辗转广大教区,募化集资,旨意长兄黄正清司令、弟阿莽仓活佛及前任法台乃格仓活佛率领拉卜楞所属108寺各部落慰劳前方将士代表团再次赴重庆致敬,捐献购置三十架飞机的巨款30万元(银圆),资助抗战早日胜利。[5](P103)蒋介石、何应钦、张治中以及吴忠信等国民党要员专门接待了代表团,并组织了记者招待会,边疆领袖支援抗战一事在重庆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民政府为表彰大师的爱国精神,1934年,尊大师为“辅国阐化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并颁赐册印。[5](P101)1946年,特赐一面写有“输财卫国”四个大字的匾额。[5](P151)这块匾额至今还陈列在拉卜楞寺的大经堂内。1947年4月14日,五世嘉木样因感风寒,继染痘疹,医治无效,圆寂于拉卜楞寺菩提法苑,终年32岁。他临终前仍“遗嘱全区僧侣,恪遵政府法令,注意现代知识,努力建设安多藏区,以配合总政之推行”。[5](P151)这些肺腑之言,充分显示了一个爱国人士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正如史料记载:“大师具敏锐之现代思想,饱伟大之建设宏愿,英年俊发,伟绩正在开端。倘若长期从容戮力,藏区环境,必改旧观”。[5](P2)五世嘉木样活佛圆寂后,拉卜楞地区僧俗民众万分悲痛,“有甚于丧考妣”,“一律戴孝,不着华丽服装,不骑马,妇女发辫上之饰品亦取下,并禁屠四十九日”,以示哀悼。[5](P122)6月16日,国民政府特发褒扬令,并派喜绕嘉措大师于9月22日赴拉卜楞寺致祭;西藏、青海、宁夏及甘肃等省区各部门也派代表前来致哀。拉卜楞寺僧众为纪念其殊胜功德,特建一座庄严的舍利宝塔,置于主体建筑大经堂灵塔殿内,以便僧俗世代朝观敬仰。[6](P91)

四、《告蒙藏同胞书》的作用和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意义,代表着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告蒙藏同胞书》对于积极宣传抗战、支援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了“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重要性。《告蒙藏同胞书》是动员令和宣言书,号召各族人民在国家危难之际,保卫国土,保卫大西北,体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1938年,汪精卫公开叛国,拉卜楞寺寺主五世嘉木样呼图克图,积极率领108寺全体民众代表,通电声讨汪精卫助纣为虐、认贼作父的卖国行径。1943年,甘肃甘南临潭冶力关的藏族民众,联合当地回、汉、东乡等族民众,组成抗日救国义勇军,不少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蒙藏月报》记载,1944年,甘肃拉卜楞地区热血青年为了救国救民,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志愿报名参军。仅该年12月6日,报名从军者就达50余人。11日,又有60名蒙藏青年报名参军。③《康导月刊》记载,西康藏族青年积极参军,斗志十分高涨,在中国远征军中,就有不少藏族青年。④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是我国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清了百年的民族耻辱,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也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其次,宣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地方社会安定的重要性。《告蒙藏同胞书》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战局,在广大蒙藏民众中营造抗战必胜坚强信念,是激发西北各民族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强斗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二战场,战略地位不言而喻。1942年1月,中国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上签字。1945年4月联合国筹建,中国是创始国之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束缚的精神枷锁,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三,唤醒了边疆各族人民抗日救亡的使命,拓宽了统一战线的渠道。1931年,南京的康藏人士发起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十三世达赖喇嘛驻京总代表、九世班禅驻京办事处代表以及藏族学生代表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同胞紧急行动起来,挽救民族危亡。《告全国同胞书》中说:“同人等籍隶康藏,万里来京,大义所在,不敢后死。爰成立抗日救国会,以与我全国同胞同立一条战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此后,还发起组织了“康藏民众抗敌赴难宣传团”和“西康民众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赴各大战区慰问前线抗日将士。1937年,抗战形势日趋严重,九世班禅在青海玉树大寺的甲拉颇章发表了《告西垂同胞书》,捐献3万元,购公债3万元,并动员人们踊跃捐款慰劳抗战将士。班禅大师深明大义,拥戴国民政府,不但公开发表“抗日通电”,而且主动协助国民政府粉碎日本操纵的“蒙古自治”阴谋。在这场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告蒙藏同胞书》在唤醒边疆民众的民族觉醒中所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44年10月,西藏僧俗群众就捐赠国币500万元。正是《告蒙藏同胞书》的感召力,拉卜楞人民捐献可购买30架飞机的巨款,获得国民政府的嘉奖,特颁发的“输财卫国”匾额。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空前觉醒,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改进农牧业生产条件,发展地方经济创造必要条件。近代民族地区如拉卜楞地区的经济状况十分落后。因受高原地形、气候、水量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主要集中在高原河谷及河流冲刷形成的狭小平原上,主要农作物仍然是传统的高原耐寒耐旱品种。农业产品以青稞为大宗,小麦、大麦、豌豆、荞麦等亦有出产。这与高原的自然环境、人少地多和封闭的环境密切相关,是其环境、人口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对农业技术选择的结果。牧区的生产也较为落后,畜产品数量和质量不高。其畜产品以羊毛为大宗,其次为乳品、肉类等。高原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天灾、畜疫时有发生,牲畜的死亡率和幼畜存活率很低,这一时期的畜牧业依靠天然牧场,处于粗放的游牧作业和经营,生产工具和饲养繁殖方式相对简陋,畜产品收获和加工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严重束缚了畜牧业的发展。鉴于此,改变拉卜楞地区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发展地方经济是极为重要的。

最后,改善边疆地区“故步自封”的面貌,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自1927年,国民政府在夏河成立县治后,在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的努力下,在拉卜楞寺寺主五世嘉木样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拉卜楞藏民小学”⑤“拉卜楞女子小学”⑥等诸多小学,甘南地区初步建立了民族教育的基本体系,改变了“舍寺院外无学校,舍宗教外无教育,舍僧侣外无教师”之状况,从而使相当一部分牧民子弟走进学堂接受现代教育,造就了一大批藏族知识分子,或投身革命,或从事爱国运动,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推动了甘南地区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甘南地区的解放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抗战到了关键时期,五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发表《告蒙藏同胞书》后,在甘、青、川和蒙古地区广大人民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他洞察蒙藏地区区情,在宣化中谆谆告诫蒙藏人民,化导民族嫌怨,团结一致,御辱图存,一致抗日。他辗转各地宣化,心切民族团结,共安边防,宁愿牺牲个人,力全大局,获得国民政府的嘉奖,卓越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正如喜饶尼玛先生所言:“抗日战争中,在藏族各阶层普遍行动起来的背后,是长期以来蕴藏在他们心中炽热的爱国精神的迸发,是他们强烈渴望建立一个强盛祖国的集中体现。”[7]蒙藏人民奋起抗日,增强了祖国的抗战力量,给了前线战士以极大鼓舞,使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坚强力量,也使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广泛的联系和更紧密的团结。《告蒙藏同胞书》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充分说明了边疆各族人民同全国其他兄弟人民一道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民族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变成强大的动力;生动体现了自古以来,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中华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发声亮剑,变成钢铁长城。

作者简介:于丽萍,女,陕西咸阳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与情报、民族文献、藏族文化。

原刊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注释、参考文献从略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926阅读 14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