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扬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2024-06-12发布

刘志扬.jpg 刘志扬,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族群与移民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爱知大学ICCS访问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理事、西藏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分别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

研究领域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藏学、人类学。

近五年来主要田野调查和带学生实习情况:

2016年8—9月,在西藏拉萨调查藏族甜茶馆,在城关区娘热乡调查西藏农村基础教育情况。

2015年9月,在西藏拉萨调查拉萨城市景观变迁。

2015年8月,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博卡拉调查流亡藏人社区。

2015年5月,在西藏拉萨调查藏族甜茶馆。

2014年7—8月,在四川省松潘县大寨乡藏族村寨带2011、2012级本科生实习。

2013年7—8月,在四川省松潘县安宏乡藏族村寨带2010级本科生实习。

2012年7月中旬—9月初,在西藏拉萨、林芝与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师生进行田野调查。

2012年7月上旬,在新疆喀纳斯湖自然保护区参加宝继刚教授主持的旅游规划项目的田野调查。

2011年7—8月,在四川省松潘县三巴乡水磨村藏族村寨带2008级学生田野实习。

2010年7—8月,在四川省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带2007级田野实习。

2008年5—8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增埗村进行“广东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个案研究”项目的田野调查。

2007年7—8月,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在西藏带2004级人类学专业本科生在西藏拉萨、日喀则、林芝地区田野调查和实习。

2007年4—6月,2008年9—10月在西藏拉萨市进行“公共空间与族群认同”课题的藏族甜茶馆调查。

2006年7—8月,带2003级人类学专业本科生在四川省平武县白马藏人聚居区教学实习。

2006—2008年,作为世界银行专家参与中国广西城市环境项目:漓江流域管理技术援助项目,主持“公众参与”子项目。

一、专著

1.《藏彝走廊里的白马藏族:习俗、信仰与社会》,刘志扬等,民族出版社,2012年9月。

2.《乡土西藏文化传统的选择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3.《寻求内源发展:中国西部的民族与文化》,周大鸣、刘志扬、秦红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二、论文

1.《藏区民族基础教育现状与思考:来自四川康定藏区的田野调查》,《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5期。

2.《谢丽•奥特纳与〈珠穆朗玛峰上的生与死:夏尔巴人与喜马拉雅登山运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3.《资源竞争下族群认同的内部分化:基于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个案分析”》,《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4. Sanctity and Inside Purity: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Purity Concept among Tibetan Farmers, China Tibetology,2012.1。

5.《青藏高原的生态、文化特征与族群互动》,《青藏高原论坛》2013年第1期(创刊号)。

6.《居住空间的文化建构:白马藏族房屋的变迁》,《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

7.《洁净与社会边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8.《海外藏人的人类学研究:围绕北美藏学博士论文的评析》,《思想战线》2012年第4期。

9.《从革命到改革:循着人类学家波特夫妇的足迹》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9期。

10.《空间:藏彝走廊研究的新视角》第二作者,《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1.《西方藏学人类学的研究取向:基于美国博士论文的分析》,《中国藏学》2012年第2期。

12.《民族旅游及其麦当劳化:白马藏族村寨旅游的个案研究》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12年第3期。

13.《作为人类学的藏学研究:人类学(民族学)视野下的藏族及周边民族研究述略 》,《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

14.《神药两解:白马藏族民俗医疗观念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

15.“inheritance and vicissitude of the Tibetan diet: a case of a Tibetan rural community”,China Tibetology,2012.1。

16.《四川松潘藏寨族群身份变迁研究》第一作者,《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7.《藏族洁净观念的宗教社会原则与嬗变》,王建新、刘昭瑞主编:《地域社会与信仰习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18.《民族艺术传统的选择、展演与重构:旅游观光情境下拉萨娘热乡民间艺术团个案分析》,载于周星主编:《中国艺术人类学基础读本》,学苑出版社,2011年6月。

19.《流域环境治理与公众参与》第一作者,《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20.《增埗三十年:1979年以来广东农村社会发展变迁个案研究》第二作者,载于马建钊主编:《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十四辑),民族出版社,2010年。

21.《藏族农村家庭的现状与演变》,《思想战线》2006年第2期。

22.《“藩属”与“藩宗”辨析:中国疆域形成的理论研究》第一作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9期。

23.《神圣与内在的洁净:以藏族农民为中心的洁净观念的文化诠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4.《从“洁净”到“卫生”: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嬗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5.《饮食•文化传承与流变:一个藏族农村社区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开放时代》2004年第2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摘录。

26.《民族旅游与文化传统的选择性重构:西藏拉萨市娘热乡民间艺术团个案研究》,《开放时代》2005年第2期。

27.《西藏农民在就医行为选择上的文化观念》,《开放时代》2006年第3期。

28.《西藏乡村政治结构中的家庭、村落与基层政权组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

29.《从满族传统观念的转变看汉文化的影响》,《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

30.《明代哈密、土鲁番地区回回的成分及伊斯兰教的渗透》,《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5期。

译文

1.大城学著:冲绳的姊妹神与火神信仰(日文),王建新、刘昭瑞主编《地域社会与信仰习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独立翻译。

2.伍呷著:彝族的经典与族群认同(英文),周大鸣主编《中国的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独立翻译。

三、课题

1.主持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藏边”社会的族群、文化与社会变迁,项目号:14JJD770015,时间:2014年7月28日—2017年7月28日。

2.主持2013年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课题:“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的社会文化与族群关系研究”,课题编号:XC1304。已经结题。

3.主持中山大学2013年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山大学松潘人类学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4.主持2012年国家民委委托课题:“西藏参与式发展模式研究”。

5.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对口支援联合培养本科项目评估研究:中山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联合培养文博专业本科生项目实践”,项目编号,1202048。

6.参与2010年教育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点教材《人类学概论》课题组主要成员;见教高厅函【2010】37号。

7.主持2007年985项目、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广东农村村落变迁——东莞市茶山镇曾埗个案研究,批准号,3279002_2050205。

8.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天山—阿尔泰山游牧文化调查与研究”人类学子课题负责人。批准号:2009JJD770033。

9.主持2009年中山大学第二批实习教学示范基地立项项目:中山大学平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项目号:11400-1169101。

10.主持2009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创新立项项目。项目号:23000-3126221。

11.主持2010年中山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国际合作•读书与田野实践:与香港高校合作培养高层次本科生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14000-1163121。

12.主持2006年至2008年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项目:公共空间与族群认同:西藏拉萨市农村的甜茶馆研究,批准号:06A9。

四、获奖情况

《乡土西藏文化传统的选择与重构》获2010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一等奖(专著类)。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1659阅读 6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