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藏寺祈竹仁宝哲为病者进行金针治疗
在藏医学中,有多种不同的外治疗法,它们大多是辅助性的治疗,例如放血、水疗及针灸等疗法,都是被用作配合内服药物的辅助。有些外治方法,例如眼药及鼻药等,则可以单独使用而生起完整的治疗作用。在古西藏,一早已经存在外科手术治疗学问,但在大约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太后在接受心脏手术时身亡,国王便下令禁止医师使用外科手术疗法。从那时候到现代,藏医学虽然仍然保存了这些学问理论,但却鲜闻有医师实践。
针灸疗法藏医之灸疗法对水肿病、消化不良、寒性病、精神及癫病等范围尤有奇效。在进行灸疗前,医师有时会用沾了热酥油的布条置于病者身上部份测试反应,从而判断灸疗是否对病情有良性作用。这种测试只是在病情复杂而医师有所犹豫时方需采用,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进行的。衲认识不少汉医师,也见过他们进行灸疗。汉医似乎都是用由商店买回来之艾草柱进行灸疗的,而藏医则会视乎病症而采用不同的草药进行火灸。藏医常用的灸药有荳寇、红花、生姜及诃子等,当然也有使用艾草。采集艾草一般在秋天进行。至于进行火灸,藏医与汉医的手法是大致一样的,二者同是依病情状况而在适当的穴位下灸。这些可以火灸的穴位在藏医学中有近百个,另外有些穴位是绝不能在其上作灸疗的,这些都清楚表达在藏医学中的“医画”系列里面。藏医的针疗与汉医并不一样。藏医主要只用一种金针。这种金针并非汉医针疗使用的小针,而是一枝有一定粗度的纯金器具。衲有不少朋友见过衲请工匠打造的金针,都说它应该被称为“金钉”才合适!藏医所用的金针都是这种粗钉形的器具,并不像汉医用的幼针。金针必须以纯金打成,因为黄金有其特性,能够把气脉内之不净杂质抽出。 每支金针只能使用二十次左右,然后便要把它卖作其它非医学用途,另买新的金块打成新的针具。藏医把人体经络分为白脉与黑脉两组主要网络。白脉网络由脑之根部向下伸延、分支而遍布全身,其情形类似榕树的根部组织。由心脏向上伸展分支的网络为黑脉。西医最为重视血管网络,藏医则最重视二脉中之白脉。白脉源自脑脉,所以是整个身体及体内所有系统的中枢,就如一间大企业的总决策室一般作用。所有知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及思考运作功能都是与白脉有关连的。如果视觉、听觉等本身出现问题,就一定是白脉网络部份经脉出了问题。在半身瘫痪的情况中,就正是白脉的部份经脉出了问题,经脉不能让气畅通地流动。这情况就如公路被一块巨石堵塞,把路上交通隔绝了。气是行走体内各部份的,如果气不能到达某部份,就会出现病痛。西医很多时会把病患归咎于血液循环失调之原因。依藏医理论,真实情况应该是气不顺在先及脉不通在先,所以才导致血液循环系统不能正常地运作。总的来说,气脉问题可以说是病痛的根源,绝大部份的病症都与气脉有关连。金针疗法正是针对气脉问题的一种治疗。金针疗法并非单独使用的治疗方法,必须内服药物配合。如果一方面服用适用的“宝丸”配方,同时进行金针治疗,对新发的中风、脑炎、间歇性突发昏死、半边不遂及瘫痪等病症有极奇大的效用。如果刚刚中风而半边不遂,病发未超过二十天的,只要以金针及“宝丸”二者配合,短期内可以完全复原。金针疗法的下针穴位在头顶。如果出错的话,随时可能致命!所以在传授金针疗法时,师长都会亲自重复示范多次。由于它有危险性,口耳相传式的教授及多年从旁观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绝对不可以自行看书学习后就乱来实习。金针疗法的治疗过程是这样的:医师先用细绳在病者手掌缠绕四次,以量度出之绳长依据病者头形及发线在病者头顶上交叉量度出准确的穴位。在度出正确下针穴位后,医师便把消毒过的金针在头顶穴位刺入。我们在摸自己头顶时,会觉得一摸下去就是头骨,但其实头顶上的肉还是有一定厚度的。在进行金针治疗时,下针刺入是有一定深度的,初次观看者可能会觉得很可怕!在下针后,医师会以艾草或草药揉成球状包裹着针顶而点燃,草药的效力及热力会透过金针直达头内。这时,病者必须忍受少许的灼热痛楚。在针治完成后,头顶伤口会有轻微出血及流脓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治后反应。如果在金针治疗后,伤口并不出血流脓,反而是不正常的情况,治疗也不会见效。这可能是下针方法出错或穴位量度不对,必须重复再进行一次针治。